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经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经事 (第2/3页)
时候,朝中确实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声音,而大多数也都是来自文臣。
而现在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反对的声音,不是那些文官的一系列观点和认知有了多大的改变。
实际上也就是单纯的因为皇帝和太孙太强势,对于这一次出兵是根本不容置疑的,那自然也就只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坚持了。
在没有出兵的时候可以以各种条件劝阻皇帝出兵,可是一旦出兵了再去提及这些事情,那就是动摇军心了,到时候就少不了要吃苦受罪,那也是咎由自取。
要说夏原吉,他本身就不算是什么比较热衷于战争的人,甚至是比较抵触战争,觉得那样劳民伤财,对朝廷的负担也极重。
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显然也是没办法反对一些事情。
对于现在各个衙门的人来说,全力配合朝廷出兵,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他们的一些本职工作了,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耽搁、懈怠。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认真说道,“宝钞的事情现在如何了?”
夏原吉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臣等已经悉数记下所制宝钞、所收宝钞,如今在令各州府县衙门需收、兑宝钞。”
朱允熥满意的点头,“确实该如此,前些年宝钞不为百姓所用、百姓心中多有疑虑,实在是因为宝钞没了信誉。宝钞的信誉,乃朝廷的信誉!这事得盯着,令吏部也需将宝钞兑换等事务纳入考评。”
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动作了,不过这一切也算的上是有一些循序渐进的过程。
两年前朱允熥就直接向老朱提起了如今宝钞的隐患,可是前期挖下的坑实在太大,也没办法直接扭转颓势,只能一步步的改善。
而现在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好的趋势了,现在可以在国库稍微有些盈余、粮仓有些余粮的情况下将宝钞回收,可以让宝钞作为法定货币具备更多的信誉。
道衍这时候也劝说说道,“殿下,臣以为此事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宝钞前期所发实在太多。若是今年两税全都是可用宝钞抵兑,国库里粮食怕是要少很多。”
朱允熥就笑着问道,“若是朝廷敞开了收宝钞,再以宝钞收粮呢?”
道衍则直接说道,“真要是如此,怕是那些粮商就要大发横财了,一些官吏也能得不少好处。真到那时,还是朝廷和百姓蒙受损失最多。”
朱允熥也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所以今年两税还是只能宝钞折抵一些,有些东西也确实是该用实物纳税。”
不是朱允熥缺少魄力,而是有些时候确实没办法一刀切,还是需要循序渐进才好。
慢慢来,步子迈大了不是什么好事情。
夏原吉这时候也说着其他情况,“殿下,船厂那边是造了些新船,只是调拨福建,怕是有些缺口。”
龙江造船厂这些地方也都是负责造船,军船、民船自然都是需要造的,而这些船只的用途实际上早就是定下来的,有工部、户部等衙门调拨银钱和船工等等。
朱允熥明白夏原吉的意思,笑着说道,“是想说造的都是海船,全都让我给调去福建,船厂那边怕是要无以为继了?”
“殿下言重了,虽说调往福建等地的船只不少,只是辽东等地船只也不缺。”夏原吉赶紧说道,“只是长江、黄河以及诸多大湖,缺些船。”
拨款大部分都给朱允熥拿去造大船了,除了高大巍峨的福船,还有船队配套的其他船只等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朱允熥当上皇太孙开始,他就在不断的攒家底,不断的在组建着船队,是为了能够出海的船队。
这肯定没办法都是朱允熥拿出来的钱了,很多都是从其他水师的船舰上抽过来的。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若是缺的不大,就从东宫府库里调出来一些填补,应该是不至于有太大的缺口。”
夏原吉就松了口气说道,“殿下见谅,实在是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