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岐沟之蹶,终宋不振。

    第三百五十二章:岐沟之蹶,终宋不振。 (第3/3页)

  徐徐微风吹过,黑云压上谷口。

    ……

    【当时,东路军败退,中路军已退兵,西路军孤悬敌后。辽军援兵,陆续到达,耶律斜轸率军十多万寻机歼灭宋西路军主力。】

    【宋西路军副帅杨业,根据辽军收复蔚州、攻占寰州,兵锋正锐的情况向统帅潘美建议避开辽军锋锐,偏师出击大石路,配合云、朔两州守将,安全撤离两州军民。】

    【但监军王侁却弃杨业主张不顾,指责杨业畏敌不战,迫使杨业从代州出兵。】

    【杨业出行前与潘美、王侁相约率伏兵在陈家谷口接应,潘美表示同意。】

    【公元986年六月十八,六十岁杨业带兵三千和自己的两個儿子出代州,向驻守在城外的十万辽军发动攻击。】

    【兵败,退往陈家谷。】

    【王侁、潘美得知杨业战败时惊慌不已,领军撤回代州。】

    【杨业父子率残部守陈家谷口,死战。】

    【除其第六子杨延昭身存,余者皆殉国。】

    【杨业战死,边境震惊。宋军将士纷纷弃城弃阵南逃,辽军深入宋境。】

    【雍熙北伐彻底失败。】

    ……

    {难怪杨家将拿潘仁美当反派,不是没有理由啊!}

    {潘美:我这口锅是背稳了。}

    {潘美当时的处境其实也很微妙。王侁是监军,等于他在军中的地位是等同于宋主亲临的。}

    {所以这样的局面导致以潘美为首的这些军事主官不敢自作主张下决定。}

    {王诜算毛监军啊,人家是并州驻泊都监、云应等州兵马都监,这个都监不是监视,是高级武官官职。}

    {论资排辈,潘美的都部署是西路军一把手,杨业的副都部署是二把手,王诜刘文裕的都监护军是三把手。}

    {王诜是代行皇权啊。}

    {人家一行营副帅,代行个毛的皇权啊!哪个监军手下有数万兵马的?}

    {杨业提出由陈家谷口牵制辽国掩护四州百姓撤退的时候,是王侁反对并用言语挑衅激杨业出战的。}

    {之后要撤陈家谷口的伏兵也是王侁的主意,潘美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过。}

    {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不粘锅吗。}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扣了扣耳朵,吹了吹,撇嘴不屑道:

    “真够乱的。”

    “怎么一到你这破事就这么多呢?”

    “没你大哥那两下就别那么急吗。”

    李建成端坐一旁不说话。

    他感觉这话是在说他……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

    他感觉这话也是说他……

    “但奇怪啊……”

    李渊捋着胡须有些疑惑不解。

    宋朝执着燕云之地能理解,毕竟燕云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

    辽国怎么也这么执着燕云之地呢?

    ……

    大唐。

    李世民斜依在引枕上,对一旁的李承乾小声道:

    “对契丹来说,燕云十六州一旦纳入自己的疆土就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其一,燕云之地也成为辽国防止中原国家长驱深入的军事屏障。”

    “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则是这一地区的农耕与其游牧形成良性的互补,随着年代推移,农耕更会成为赖以立国的重要版图。”

    “因而辽国会殊死地保卫此地也是情理之中事情。”

    李承乾沉思片刻,想通了其中关键。

    “阿父,我懂了。”

    “有燕云之地打底,他们就能成封邦之国。”

    “没了燕云,他们就还是突厥、柔然那样勃然而兴、倏然而灭的游牧部落。”

    李世民捻须笑道:

    “对,双方又互不相让,便只有用战争解决问题。”

    “可惜,雄才大略的宋太祖死了。”

    “而宋太宗……”

    “很明显,他没有这一方面的雄才大略。”

    ……

    【公元989年,宋太宗以“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外自安”之说,确立了宋朝一以贯之的守内虚外政策。】

    【因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腿中了两箭,伤势“岁岁必发”,从而导致病体不愈。】

    【公元997年正月初二,宋太宗病情加剧,无法上朝。】

    【三月二十八日,病危。】

    【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驾崩于万岁殿内,终年五十九岁。】

    【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