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靖康之耻。

    第四百零二章:靖康之耻。 (第1/3页)

    【公元1126年三月十六日,虽然下诏割让三镇,但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军民拒不接受,李纲等将领也坚持抗金。】

    【于是宋钦宗下达诏书,表示拒绝割让三镇之地。】

    ……

    大秦。

    嬴政有点烦了。

    行兵打仗,行诡道是正常的。

    但你这么大张旗鼓的是做什么?

    你先等备好边防再翻脸啊!

    不然对方扭头过来再打你……

    嬴政恍然了。

    靖康之耻……金军这回是真攻破汴京了。

    ……

    大汉。

    “战与和其实没有明显的边界。”

    刘邦挠了挠后背,一脸难言。

    “但你不能要战的时候求和,要和的时候再求战。”

    “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啊。”

    ……

    【四月,宋徽宗一行人悠哉悠哉的返回京城,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为了掌握大权,宋钦宗将蔡京童贯等六贼流放。】

    【六月,宋钦宗命李纲解太原之围,将他排挤出朝。】

    【他让前线武将直接听命于李纲,但李纲根本指挥不动军队,被迫提出辞职,宋钦宗就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将他一再贬官,安置夔州。】

    【七月,蔡京在流放途中病死,童贯、蔡攸等在流放途中相继被处死。】

    【宋钦宗仍不思战备,压制抗金言论,同时与宋徽宗争权夺利,立十岁赵湛为太子。】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疲倦不堪的揉捏着眉头。

    霍去病双目无神的盯着地上的疆域图。

    “救国兴邦的机会……得来不易的时机……”

    ……

    炎汉·光武帝时期

    “有脑疾就去看啊……”

    刘庄无力的呻吟着。

    这宋朝……好折磨人。

    你们真的……不如当初让辽国灭了呢。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扶膝而叹。

    “今日方知,蠢人当政甚为祸国殃民。”

    ……

    西晋。

    长沙国。

    贾南风给正在喝粥的司马衷擦拭着嘴角。

    抬眼瞟了一眼天幕。

    又蠢又坏。

    “皇后,朕想吃肉羹。”

    司马衷突然抬头说道。

    贾南风叹口气。

    “行……”

    ……

    天幕上。

    一脸自信的赵桓看着底下衣服褶皱,面容疲惫的使者,带着几分嫌弃道:

    “尔等有何事急于见朕?”

    底下的一名使者恭敬行礼道:

    “陛下,外臣赵伦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我二人今朝不以金使身份参见,而以辽臣之身问陛下安。”

    赵桓眉头一皱,身体微微前倾。

    “你……细说。”

    赵伦恭敬道:

    “金国监军耶律余睹,原是辽皇室之人。”

    “他今手中握有兵权,又对金国怀有二心。”

    “若陛下能与此人联合,使其作为内应,必定能战胜金军。”

    ……

    【当时,金国使者前来商议三镇问题,宋钦宗将他们关在幽暗小屋里,只有给饭水时才能见到阳光。】

    【关了月余,使者赵伦用言辞诓骗,说辽国旧臣一直都不忘旧主,一直都想着反金复辽,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宋钦宗与一众大臣经过仔细研究、讨论、推敲、斟酌,最后一致认为这事是真的!】

    【然后宋钦宗就以大宋皇帝的名义致信给耶律余睹,让其与宋朝联合。】

    【书信写好后,就让赵伦等人秘密带给耶律余睹。】

    【他们回到金国,立刻将书信献给了金太宗吴乞买。】

    【与此同时,宋朝还在策划另一个高招,就是秘密联系在西北的耶律大石,共同抗金。】

    【然后这封宋钦宗亲笔信被完颜宗翰截获,交到吴乞买手里。】

    【八月十四,吴乞买以宋废除割地和议、串通天祚帝之子梁王、支持辽朝旧臣余覩起兵反叛金朝为由。】

    【命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分率东、西路军,带着问罪书,再次侵宋。】

    ……

    东魏。

    高欢看的满心荒唐。

    “战也不战,和也不和。”

    “明明有汉唐先例在眼前,难道连抄都不会抄?”

    做为皇帝,应该眼界高远,目光开阔,胸怀全局。

    这有宋一代,却是一个特例。

    没有战略远见,只顾眼前利益。

    狭隘、短视!

    这样的人统治国家,这个国家未来命运已经注定了。

    ……

    【九月初三,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太原三军煮弓弩皮甲充饥,老百姓吃萍实草茭,甚至人相食。】

    【坚守二百六十天之久的河东重镇终于陷落,副都总管王禀投水殉国,知府张孝纯被俘降金。】

    ……

    {太原血战呢?一笔带过了?}

    {基本跟张巡的孤城十月差不多,一样惨。}

    {王禀,河南开封人,字正臣。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方腊,后从童贯征辽,败于白沟,宣和七年,金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留他为副都总管,统领宣府司兵守太原……}

    {城破后,王禀率残军与金军巷战,几十人互相支援,互相搀扶。}

    {退到太原西门,因护城桥锁链断裂不能出城,左右劝王禀投降,王禀怒斥:“我岂能因为怕死,而违抗天命,辜负朝廷!”遂引刀自尽。}

    {王禀死后,尸首被完颜宗翰得到,因王禀的防守让宗翰损失惨重且太过刻骨铭心,完颜宗翰对着王禀尸首大声喝骂,并令金兵践踏凌辱,最后暴尸荒野。}

    {太原城破后,金兵大开杀戒,无论男女老幼皆不放过,城中房舍皆被焚毁,太原城化作一片废墟。}

    {更可怕的是,太原是在宋军的眼皮底下丢失的。宋军还有十几万大军在周围救援,却谁都过不去。}

    ……

    大唐。

    “太原……晋阳……”

    李渊呆愣一瞬,随即双目赤红!

    “那是朕的……龙兴之地啊!!!”

    “兵呢?!将呢?!!”

    “你们宋朝兵马为什么不过去!都吃粪土去了吗!”

    “人呢!!!”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天幕。

    他想到了张巡……

    是了…他应该去看看这位毁誉参半的功臣。

    他们都是国家脊梁,不死英魂。

    而太原失守……

    李世民从汴京之围的失利就看明白了。

    宋朝的军事体制是彻底落后于金国。

    他落后的不在于将领军事素养。

    而是指挥系统的紊乱。

    宋军调动资源要得到皇帝的允许。

    而皇帝又受身边的宰执制约。

    宰执还包括主战派和主和派。

    在一系列的扯皮中,几乎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

    而地方将军又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

    所以,即便有援军,也打不过金军。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收拾好仪表,看了眼天幕。

    “高将军,张巡等人到哪了?”

    高力士恭敬答道。

    “圣人,昨日来报,已过潼关。”

    “最晚明日也就到了。”

    李隆基背负双手,长叹一声。

    “到了以后,立刻知会朕……”

    “朕要降阶而迎。”

    ……

    大宋·太宗时期

    “吸!呼!”

    “吸!呼!冷静!冷静……”

    赵匡义开始正面面对问题。

    军制必须要改了。

    这帮文人没一個会打仗的。

    不但不会打仗,还容不下会打仗的。

    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军制。

    而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每一位将军都只是一路兵马的将领,指挥不动其他的兵马。

    就算设立一个更高级的统帅,所有的下级将军也不把这个统帅当回事。

    因为他们除了受这个统帅领导之外,还有无数层级领导的节制。

    “要节流啊……”

    ……

    【十月,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越中山府,攻陷真定府。】

    【此时,李纲被贬,种师道病死,宋钦宗再派康王赵构与王云为割地请和使,前往金军大营乞和。】

    【赵构行至磁州,守臣宗泽力劝他不该冒险北上,他应相州知州汪伯彦之邀只身南下。】

    ……

    {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啊……}

    {必须要说明一下宗泽为什么在这里。}

    {宋徽宗赵佶启动海上之盟,联金灭辽,这个决策是当时最大的政治话题,宋廷向整个官场寻求意见。}

    {宗泽上书反对,这等于和六贼唱对台戏,他自知不免,索性到庐山避世隐居。}

    {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宋廷派宗泽充任和议使。}

    {宗泽慨然领命,临行前声称“是行不生还矣”哪怕死在金营也不损害国家利益。}

    {宋廷慌了,这样的人会把议和搅黄,于是没有派他去。随后宗泽被外放知磁州,一待就到了现在。}

    ……

    季汉。

    刘备捋着长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这宗泽,定是后续北伐的重要统帅!”

    “看这高呼过河……莫不是两国以黄河为界?”

    曹操眼睛一眯,若有所思。

    “汉王此言有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