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平定三藩

    第六百八十八章:平定三藩 (第1/3页)

    大汉·武帝时期

    “无非是千金买马骨罢了。”

    刘彻才不信什么心软之类的鬼话。

    但话又说回来。

    “面对逼迫,又一朝翻盘而大权在握。”

    “如此之下还能遏制情绪不为所控。”

    “这小子的心性确实硬得。”

    虽然依然是看着这小麻子,从而心里不舒服。

    但刘彻得承认这小子的手段与城府确实不是同龄人可比的。

    “能放不是本事,能放还能收才是能耐。”

    卫子夫轻飘飘道:

    “谁知是不是前明后暗呢。”

    刘彻一甩袍袖。

    “那也是明过,总比一直暗要好一些。”

    其他不说,按律,鳌拜合该被诛族,但康熙只杀了他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

    对于他本人,以战功免死。

    此案元凶,鳌拜无疑该杀。

    然观康熙处置,像处置犯案的宗室成员一样将其幽禁。

    此举传递出康熙对鳌拜擅权的危害性还是有所把握的。

    ……

    {康熙不杀鳌拜,是因为鳌拜虽然专擅滥杀,但主要是针对原属多尔衮、打压两黄旗的正白旗官员,而且史书上也未载明他有篡弑之迹。}

    {至于后来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如《康熙王朝》《鹿鼎记》,大肆渲染康熙突然驾临鳌府,窥破鳌拜穿黄袍、欲篡位,那都是毫无根据的虚构。}

    {鳌拜真有篡弑行为,哪怕是捕风捉影,也必然会成为他罪证中最大的亮点。}

    {史料所记的鳌拜罪行,不免有康熙的大量注水,但康熙断然不会忽视篡弑的罪名,仅此一条就可以把鳌拜一案弄成铁案。}

    {鳌拜案主要是执政权力之争,康熙要真正亲政,而鳌拜不情愿还政。}

    {也正是因此,康熙在案发后才让鳌拜老死幽所。}

    {而四十四年后,康熙又特地追封鳌拜为一等男,并以其侄孙和亲孙袭爵。}

    {之所以要为鳌拜平反,将自己钦定的铁案翻过去,是因为鳌拜自始至终只有“柄政独专”的意图,继续操控辅政的绝对权力,但并无获取皇权、篡夺皇位、废立皇帝的行为。}

    ……

    大唐。

    李世民从康熙的动作里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文帝?”

    还是自己?

    “一人上限全在其气量如何。”

    “如陶罐装水必不如海纳百川。”

    “观其心胸,不可限量啊。”

    李承乾则有几分其他考虑。

    “阿耶,这样不会让旁人心生异志吗?”

    李世民捻须长叹:

    “因为他不怕。”

    “他有自信可以制住一切异心。”

    “不杀鳌拜便是如此。”

    “除鳌拜,是因为他目无君父,染指皇权,罪同谋逆。”

    “不杀鳌拜,则是告诉满朝文武。”

    “有过罚,有功赏。”

    “只对其事,不对其人。”

    ……

    大清·康熙时期

    胤礽看了眼天幕,又看了眼康熙,然后又看了眼天幕。

    “有话说就是了。”

    康熙看着眼睛飘来飘去的儿子无奈道:

    “朕还会瞒你什么吗。”

    胤礽摸了摸眉毛,开口道:

    “既然鳌拜主犯都能赦免,为什么汗阿玛要将班尔善等从犯俱都处决呢?”

    康熙一听便知,这傻小子还是没看透其中奥秘。

    他也不想绕什么弯子了,直言道:

    “索尼死后,朕让班尔善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两职一肩挑,不比辅政大臣权力小。”

    “然而,集两种机要大权于一身的班布尔善,却与鳌拜结党营私,凡事私下定议,然后施行。”

    康熙望着天幕,平静道:

    “班布尔善是真正有野心的。”

    “他是皇族,是开国太祖的直系孙辈。”

    “他与鳌拜走得近,也是利用鳌拜为前驱,自己在后盘算如何篡位弑君。”

    所谓窗户纱一层纸。

    捅破了才发现这么显而易见。

    胤礽此时反过味儿来。

    难怪班布尔善被大臣们劾奏二十一条大罪,以绞刑处死,子孙皆被废黜宗室资格。

    若非查有实据,皇帝再有生杀大权,也不能对皇室王公一家进行如此严厉的惩罚!

    皇家近支,只有因为血腥的谋逆,才会被永远开除出宗室队伍。

    康熙背负双手,悠悠道:

    “鳌拜罪大,但罪不至死。”

    “班布尔善恶极,需彻底灭之。”

    ……

    天幕上。

    身形单薄,面容削瘦的少年皇帝看着大清疆域。

    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紧盯着南方之地。

    ……

    【康熙十二年(1673)镇守南方的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