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史子义邀是仪

    第126章 太史子义邀是仪 (第3/3页)

也是现成的例子吗?

    听见太史慈的问话,是仪却是云淡风轻的调侃道:“子义此行,乃是如鸟上青天,当大展雄才,扬名海内。仪却只是中人之才,为政处事也唯忠勤二字,即便留下,也无甚用处。”

    太史慈却是正色答道:“子羽兄何出此言,只要是兄愿意留下,慈定当向明公全力举荐是兄。”

    太史慈这话是出自真心,他和是仪是在孔融那认识的,本来也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他这次南下的途中竟然又遇上了对方,于是便结伴而行。

    两人在路上闲来无事,便谈天说地。

    太史家可不是普通的豪强,人家祖上也有过千石大官的,是真正的官宦之家。

    太史慈自然也熟读经书,研习兵法。

    和是仪的一番交流之后,太史慈察觉到了对方的不凡,就极力想要邀请是仪留在徐州。

    东汉实在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朝代,而乡土情则是不可不尝的特色之一。

    太史慈自觉自己一个青州人,来到徐州之后,必定会受到徐州同僚们的抵触和排挤。

    哪怕是仪是个没才干的,只要品行过得去,太史慈都打算举荐对方,或者干脆自己私下招募。

    可太史慈惊喜的发现,是仪居然很有才干,性情清恪贞素,让人感佩不已。

    于是,太史慈更想要举荐是仪,若是能让是仪也入刘徐州麾下,那自己也就不会那么独木难支了。

    是仪却始终推辞不受,想要继续南下,打算去江东刘繇处看看。

    太史慈明白,是仪应该是和先前的自己一个想法,投奔刘备不如投被刘繇,毕竟他们和刘繇才是乡党。

    眼见劝不动是仪,太史慈只能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等见到了刘备之后,一定力荐是仪。

    只希望刘备能像传闻中那样乐贤下士,心胸宽阔。

    就在太史慈想着如何留下是仪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护卫着两位贵人迎面而来。

    太史慈赶紧勒停了队伍,呆在原地静观其变,却不想那队骑卒竟笔直冲着他们而来。

    “子义!子义!”

    隔着老远,当先那名面阔耳大,双手极长的大汉就喊了起来,他身后跟着数个彪形大汉,无一不是猛将勇士。

    这些大汉,正是关张赵三人,再加一个简雍。

    这些人都是当初在平原国与太史慈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让刘备带了出来,生怕太史慈与自己生分了。

    “竟是刘使君亲至!”

    太史慈有些不敢置信,朝着身边的是仪道:“我曾与刘徐州河北见过,当时唯有刘徐州应了孔北海的求援,带着三千精兵直下都昌,他身后跟随的,必定是关羽、张飞和赵云几位豪杰。”

    是仪淡然的神情中,闪过一丝苦楚。

    别看他一直婉拒着太史慈的邀请,那是他实在不看好刘备对自己的印象。

    是仪是属于那种厚积薄发型人才,刚正不阿,清廉简朴,没有奇谋,却是踏踏实实的稳重厚朴。

    所以是仪根本不奢望刘备的眼睛里能看得到他。

    与其留在郯城指望太史慈,那还不如直接南下去刘繇那。

    太史慈和刘繇都是乡党,可至少刘繇自己是个州牧啊,若是肯使用自己也不用太史慈举荐了。

    于是,是仪冲着太史慈笑着点了点头:“子义,刘徐州出城相迎,实乃是重情厚恩,汝可不能在此等待,当速速远处相迎。”

    是仪的话正合太史慈之意,冲着前者点了点头后,太史慈果断一夹马腹,飞驰而出,迎着刘备而去。

    史记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弓马娴熟。

    可只有当你真正看见太史慈时,才会明白这是一位如何雄武昂扬的伟丈夫,即便和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抢镜达人站在一起,也绝不落半点下风。

    刘备和太史慈在队伍前面相会,一起跳下马来。

    刘备上前几步,直接就握住了太史慈的手掌,唏嘘道:“子义,我等都昌一别,至今已有三年了吧。”

    “明公好记性,确有三年了。”

    太史慈还有些拘束,毕竟他可还记得,自己当时可是直截了当的婉拒了刘备隐晦的招揽。

    当时的刘备不过是个连一个平原县都管不到的平原国国相,兵马也不过三千,还是问田楷借的,这如何能让他同意。

    哪怕对刘备再有好感,相处的十分投契。

    可他太史慈却是有家有业的,而且还是家族希望,不能随便抛掷的。

    因此,太史慈很理所当然的选择返回东莱,继续等待时机。

    只是太史慈自己也想不到,世事变化竟然会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这才不过三年,实打实计算的话,仅仅只有两年,刘备竟已成了徐州州牧,再一次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

    这一次,对方是以徐州州牧的身份,正式发出的征辟。

    太史慈在母亲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刘备,可心里还是很虚的。

    可当他现在看见刘备竟然出城相迎,这心里的块垒瞬间就崩塌了。

    “慈何德何能,竟劳动明公出城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