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利动人心

    第144章 利动人心 (第1/3页)

    袁术怎么都接受不了广陵的得而复失。

    其实袁术很清楚,自己麾下的兵马,除了孙家军可能不惧怕徐州军外,其他部队的实力是比不过徐州军的,战力比可能是1.5比1,甚至是2:1。

    也就是需要两个扬州兵卒,才能和一个徐州兵卒对抗。

    可如果拥有广陵就截然不同了。

    那时候袁术可就是背靠坚城,而且有着充足的粮食军械,面对远道而来的徐州军,双方的差距就可能又变回1:1了。

    而且徐州军的粮草要转运数百公里,才能抵达前线,即便有河流帮助,也一样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这样袁术军就能占据大优势了。

    可现在,孙策却擅自退兵了。

    这怎么能不让袁术怒气勃发。

    不过袁术也明白,孙策这是在跟他示威。

    是怨他几次三番食言而肥。

    第一次,他答应孙策让他当九江太守,结果最后这个职位给了自己的门生陈纪。

    后来,袁术又让孙策去打庐江,答应让他当庐江太守,最后却又给了刘勋。

    现在他让孙策去打广陵,却连许诺都没有。

    孙策这是不满了,这是在跟自己要官要位置。

    怒火渐渐消退,袁术重新冷静了下来。

    很多人只知道袁术生活奢靡,智少谋短,打仗拉胯。

    却不知道其实袁术本人是很有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的。

    实际上他在南阳的时候,孙坚一死,他就已经陷入了死地。

    当时南阳的南边是刘表,和袁术已经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了,西北是凉州军团,因为马日磾的缘故,意识到自己被袁术耍的团团转,故而和袁术彻底决裂。

    东边徐璆阻断了袁忠对袁术的支援,北边的曹操干脆就是袁绍的铁杆小弟,分出来开拓兖州局面的打手。

    用一句绝境形容这时候的袁术,不为过吧?

    袁术当时的南阳郡,因为他的过度盘剥和不停的战乱,人口下降的相当厉害,良田荒芜,也无力再继续供养袁术的数万大军。

    可袁术在这绝境之中,竟然开始了极限操作。

    他首先,表自己的故吏陈瑀出任扬州刺史,都九江,驻寿春。

    然后联合李傕、郭汜派出的兖州刺史金尚,北上进攻兖州。

    在刘表不停抄袭自己后路的情况,袁术竟然破釜沉舟,直接越过了已经成为白地了的颍川郡和陈留郡,驻扎到封丘这个地方,给曹操设计了一个圈套,等待曹操落入罗网之中。

    只要曹操敢出击,攻打匡亭,那么袁术就会尾随而动,给曹操上演一出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的围点打援。

    这一套计划行动堪称行云流水,当真是具有大师风范的。

    可最后为什么会输了?

    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

    主观原因是因为这个战略大师太不接地气了。

    袁术的好逸恶劳,让他根本无心实地考察地形,只会做地图作业,在地图上指挥打仗。

    结果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地形的差异。

    袁术在匡亭这个地方埋了个钉子,想要诱惑曹操来打,随后围点打援曹操。

    从距离上来说,曹操所在的鄄城到匡亭,的确要远比袁术所在的封丘到匡亭远,而且不是远一点,是远很多。

    理论上,袁术在封丘可以轻而易举的后发先至,直接在匡亭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可袁术却犯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注意到封丘到匡亭需要渡过整整四条河水,而鄄城到匡亭只需要渡过一条。

    渡河之难,人尽皆知,尤其是大军渡河,那更是拖沓的无以复加。

    这就导致真正开打之后,袁术这个离的近的人,却反而比曹操这个离的远的人,要花上更多的时间才赶到了匡亭。

    等他到达匡亭时,自己埋下的钉子已经被曹操给拔出了,甚至对方都休息好了,正以逸待劳的等着他。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第二个客观原因,就是袁术遇上的对手是曹操。

    曹操敏锐的察觉了袁术的这个破绽,根本没有任何拖延时间的想法,当即立刻出兵,奔袭匡亭,先克城池,随后以逸待劳,彻底击溃袁术的五万大军。

    可即便袁术如此大败亏输了,可等到他成功跑到九江之后,形势顿时为之一变。

    大家竟然惊讶的发现,袁术又活了。

    不说满血复活吧,吃了大败仗,被曹操撵着屁股揍了六百里的袁术竟然大半管血复活了。

    不但重新拥有了没有经历过战火的九江郡,还重新聚集起了数万大军,影响力更直接扩充到了江东,直接册封了手下大将吴景为丹阳太守,直接兵不血刃的拿到了扬州两个郡国,还把触角伸入了吴郡。

    这一番操作堪称神级别的表演。

    如果匡亭之战袁术赢了,那就是正义的朝廷左将军袁术合兵朝廷所拜除的正牌兖州刺史金贡,一起大败了袁绍所支持的冒牌自立货曹操,名正言顺的拿到了整个兖州,然后同豫州的沛相袁忠,以及自己原先的老巢南阳连成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