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谯县许氏

    第257章 谯县许氏 (第3/3页)

经不矮,可站在许褚身前,真就跟小孩子没区别。

    刘封笑吟吟的拱手作揖,随后报出了自己的名号:“在下涿县刘封,现居征南将军之位,久闻谯县许氏兄弟勇武刚毅,尤其许仲康,力可制牛,曾抛石退敌,今日一见,果真不假。”

    “你……您、您是刘封刘子升?”

    刚才还表现的很是精明的许褚,此刻竟然震惊的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在下正是刘封,仲康兄也曾知我?”

    刘封有些惊讶,看许褚这模样,仿佛听说过自己的名字,而且似乎还很不一般。

    果然,许褚下一刻居然冲着刘封单膝跪地道:“不知征南当面,褚肉眼无知,不识英雄,还请征南恕罪。”

    刘封大吃一惊,没想到许褚竟然如此推崇自己,不过当务之急是将对方搀扶起来。

    刘封上前两步,托住许褚的臂膀,然后做了一个上抬的动作道:“薄名何足挂齿,不意仲康也知我姓名?”

    许褚顺着刘封的动作直起了身体,慷慨道:“征南自徐州出发,将兵数万,行两千里,过中原,渡黄河,远赴河东,勤王护驾,卫戍天子,东归雒中。此乃是再造社稷之功也,褚恨不能追随于征南左右,成此大事!”

    许褚满脸后悔的看着刘封,口中满是溢美之词,这些话纯出真心,是许褚的真心所念。

    在刘封前来谯县之前,许氏族中也展开了大讨论。

    会议上主要观点还是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投奔曹操,理由是他们和曹操是同乡。

    仅仅只是这一个理由,就有许多的老乡支持这一派。

    况且他们也打听过了,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连家人和部曲一起投靠过去,很大概率会被允许保留部曲和人口,运气好还能分到田地。

    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需要大规模迁徙,离开沛国,前往兖州。

    第二派人的想法则是投奔刘备,理由是刘备的势力要比曹操大上不少,而且沛国也是对方所表奏的国相。

    如果投奔了刘备的话,那他们就可以在沛国安居乐业了,完全不用受迁徙之苦。

    至于第三派,也就是想要独立自主的人,现在已经完全不成气候了,为数十分稀少,因为大部分人都能看清楚,如今虽值乱世,但也到了该下注的时候了。

    再不下注,很可能会错过时机不说,更会招来两大霸主的打压和逼迫。

    刘备自然不能容忍自己地盘上还有其他军事力量,而且还有后勤补充能力的军事力量。

    曹操自然也不希望这么大一股力量去投奔刘备,往后肯定会从中作梗,煽动挑拨。

    虽然支持投奔曹操的人也不少,毕竟曹操和许氏坞堡中的很多人都可算是同乡,可许氏坞堡中的许氏兄弟俩却是不约而同的打算投奔刘备。

    原因很简单,许氏家族小胳膊小腿,可经不起去异乡发展。

    而且许褚一直觉得想要投奔曹操的族人们极其愚蠢,他们觉得投奔曹操能保留部曲,却想不到离开了谯县,前往兖州,你连田地都得指望曹兖州分配土地给你,到哪时候,你还怎么保留得下部曲?

    乘氏李家那是本来就在兖州有着大片土地田产和人口,这才是李家能保存部曲的根本原因。

    那些族人简直是本末倒置了。

    别看许氏坞堡如今也有过万人口,可其中大半人都不是许氏宗族的,只是慕于许氏兄弟的勇武,托庇于许氏坞堡而已。

    一旦搬离此地,那这些人又凭什么还要对许氏宗族俯首听命?

    况且,刘封统兵千里,迎奉天子,东归雒中,半月之内,荡平颍川黄巾,这些事情早已经在中原传开了。

    许氏兄弟自然也久有所闻,更何况刘备已经被朝廷拜为骠骑大将军,督徐、豫、扬三州事。

    之前刘备所表奏的沛相陈珪并没有什么法理性可言,且徐州实力弱小,刘备名声不扬,仅靠着陈珪个人的声望,才在沛国占住了脚。

    可现如今局势不同了,沛国国中大量的县邑已经开始向陈珪俯首陈臣,纳粮贡税了。

    会议最后,许氏兄弟俩一锤定音,决定投效刘备。

    兄弟俩正想着该找什么门路前往投效,在这个问题上,兄弟俩稍稍有些分歧。

    老大许定觉得应该先去投奔陈珪,然后通过陈珪的引荐投效刘备。

    许褚则觉得他们之前没有投奔陈珪,现在再去,已经为时已晚。

    况且如今沛国中各路人马都想要通过陈珪投奔徐州,他们就算真去了,也未必能得到陈珪看重。

    既然这样,那何不直接去睢阳投奔刘备呢?

    谯县到睢阳甚至都比到相县要近的多。

    就在兄弟俩没能商量出个结果时,刘封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原本还以为是哪里过路的马贼,为了不激怒对方,许褚特地表演了一手倒拉蛮牛的手艺。

    以往这一手软硬兼施,通常能让路过的马贼,黄巾军等势力见好就收。

    在得知了刘封的身份之后,许褚自然是如获至宝,邀请刘封入坞暂歇。

    刘封欣然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