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长寿的秘诀

    第86章 长寿的秘诀 (第1/3页)

    不管老刘同志再怎么不乐意,也弥补不了《十月》和《人民文学》之间的现实差距。

    他也知道这事不是林朝阳能左右的,到最后心情也平复了,只剩下无奈的苦笑。

    “我千算万算,没算到人家部队还有这个要求。唉,行吧,都这样了,能怎么办呢?就是可惜了你那部。”

    老刘同志的怨气一时半会消不了,林朝阳趁着下班拉着他去外面吃了顿饭,推心置腹的畅谈了一番,又答应了下部一定给《十月》,他心里这才舒服了。

    到了周日上午,陶家人一家人穿戴整齐,热热闹闹的坐着332路公交车进城。

    燕大位于后世的西北四环,放在三十年后看没什么,但在这个年代,进一次城确实要费不少时间。

    进城虽然主要是为了吃全聚德,但一家人难得出门,当然要好好逛逛,快到中午的时候才赶到位于前门的全聚德老店。

    后世提起全聚德,大家都说他变了味道,实际上变味道不光是后来,早在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以后就变了。

    因为在早先那个年代,烤鸭的价格并不亲民。到了五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烤鸭这道美食,全聚德在用料上做了妥协。

    味道不如以前好了,但吃得起的人确实比以前多了,也算是有利有弊。当然了,后世搞成游客专用的锅确实是甩不掉的。

    一家人九口人进了全聚德,还没点菜呢,几個小的闻着烤炉传来的味道都快流哈喇子了。

    今天陶父请客,点菜的却是陶母。

    只见陶母漫不经心的朝菜牌扫了一眼,眼睛似乎没怎么看上面的字,口中报出一个个菜名。

    “红烧海参、肉片豆腐、干炸里脊、香辣鸡丁、香菇笋片,再来两只烤鸭,鸭架一只煲汤,一只椒盐。”

    一旁的陶玉墨提醒道:“妈,肉菜太多了吧?”

    下馆子吃饭讲究个荤素搭配,有凉有热,陶玉墨爱吃肉,但看母亲这么点菜,好像土包子进城,有点丢人,她忍不住出声提醒。

    陶母面无表情的说道:“你们一个个的饿死鬼投胎一样,我不点那么多肉菜,够谁吃的?你来这里是吃笋片的?”

    陶玉墨被母亲怼的哑口无言,嘟囔着:“好像你不吃一样。”

    从陶母点菜的表现,确实能看出几分资本家大小姐的底色,都不带看菜价的。

    就比如干炸里脊2块1,软炸肉9毛钱,吃着差别其实不算大,无非是肉的质感不一样,可她偏点干炸里脊。

    在陶母点的所有菜里,除了烤鸭最贵的是红烧海参,一盘5块2,顶普通人十天八天的伙食了。

    平时在家里吃饭也看不出来,一到下馆子,丈母娘有暴露资本家大小姐出身的风险。

    但不管丈母娘怎么点菜,陶父都是一脸云淡风轻的表现,看起来是早做好了出一次血的准备。

    来全聚德,自然是奔着吃烤鸭来的。

    但就像陶母说的一样,肉菜上来了,家里几个小的就跟灾年逃荒到燕京城的难民一样,狼吞虎咽。

    尤其是到了烤鸭上桌的时候,全聚德的烤鸭用的是挂炉,烤出来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吃着口感确实比一般副食店卖的鸭子强多了。

    等吃完饭,陶父结账,这桌饭菜一共花了34块6毛5,真快赶上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陶玉墨偷看了一眼水单,吓的直吐舌头。

    等一家人回到燕大,已经是下午三点多的事了,隔着老远就看到有个小老头儿坐在楼下的阴凉处。

    “朱兄,你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