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

    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 (第2/3页)

不出他所料,又过了不到一个星期,杜峰来找他,说林福贵联系他了。

    “他应该不缺钱吧?”林朝阳问道。

    那天在华侨公寓时,林福贵的表现很沉稳,而且以他的精明程度,应该知道主动联系林朝阳他们,肯定会被砍价。

    “我估计他也有相中的房子了。”

    杜峰的话赢得了林朝阳的认可,华侨公寓的地理位置在西三环,林福贵要买房子必然是奔着东城、西城的四合院去的。

    他要的是未来的投资潜力,核心地段的房子就那么多,碰上一个合心意的更不容易,迫切性当然比他们夫妻俩要买个改善住房来的强烈。

    林朝阳其实也想像林福贵这样囤点四合院,不过现阶段嘛,还是以解决最基本的住房问题为主,等以后有了闲钱再投资也不迟。

    林福贵提出分期付款这个条件,说不定就是想先拿到一部分钱买到心仪的房子。

    “你跟他说,我们现在也很犹豫,担心买了房子钱还不上。”

    杜峰点点头,“明白了,先吊着他。”

    一晃一月已经过了大半,这些天林朝阳又陆续收到了两份稿费单。

    一份是《燕京文艺》发表《天下第一楼》剧本的270块钱稿费,另一份则是《收获》寄来的,是他写的那篇中篇的稿费,李小琳当时承诺按照稿酬新规给他稿费,她没有食言,这次的稿费达到了1210块钱之多。

    陶玉书高高兴兴的收下了钱,细细一算,两人的积蓄已经超过了4100块钱。

    她把目光投向专注写作的男人身上,眼中闪着期盼的神采。

    “大功告成!”

    陶玉书愣神的功夫,林朝阳把钢笔一扔,向椅背上一靠,高呼了一声。

    “写完了?”

    “嗯。”

    林朝阳伸了个懒腰,站起了身,陶玉书上前去抓起稿纸,仔细的看去。

    林朝阳的这部新陶玉书是从头跟读到尾的,因为她生怕丈夫为了赚钱而写出急于求成的作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不过这么些天时间下来,她对新的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信心,这绝不是一部为了圈钱而写的敷衍之作,而是在写一种很新的东西。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缘起是白话文体的流行,其根基并非出自中国传统文学,而是来自于西方文学。

    传统的西方要求临摹自然,如实的反映人生。

    作家在作品中处于主宰一切的地位,以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故事情节作为发展的线索,它可能是单线结构,也可能是双线或多线,最后由家把各条线索汇总形成一个结局。

    在19世纪后期,这种传统式的开始发生变化,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詹姆斯等诸多作家开始在叙事角度上推陈出新。

    在他们的笔下,不再是自然的摹本,而是独立自主的有机整体,它按照本身的内在规律而发展。

    亨利·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本性是无限的,真实也有无数的形式。”

    因此他主张作家应退出,让书中人物来充当叙述者。叙述者和他的配角们结合起来,就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映多种形式的真实,这种理论为20世纪西方意识流的发展提供了美学上的依据和创作动机。

    意识流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有大批中国留学生留学日本,恰好那个时候西方的意识流流入日本。

    这些人便把对于西方文学和意识流的理解和认知带回了中国。

    但在建国之后,我国提倡社会主义文学,在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以引进古典文学、革命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为主,重点介绍苏联文学和弱小国家的文学,如越南文学、朝鲜文学等。

    对属于西方现代派的文学分类十分排斥,到了六十年代以后抨击和批判更加严重,作为现代派文学中的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自然不能幸免。

    直到嗡嗡嗡结束之后,文学界好不容易迎来了春天,意识流这个流派才得以在国内重见天日,刚刚过去的12月份,《外国文艺》上还发表了几篇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

    不过经过前些年的压抑,意识流在国内文坛已经少人问津。

    作为中文系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