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

    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 (第1/3页)

    又过了两日,林朝阳吃完午饭围着未名湖遛弯,碰上了中文系的王晓平和查剑英,两人身旁还有两个老外,一看就是留学生。

    双方打了个招呼,王晓平把那两位外国留学生介绍给林朝阳。

    两个留学生都是美国人,一個叫李聪仁,一个叫蓝温迪,都入乡随俗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

    他们跟阿毛一样,都是两国建交以后卡特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跟后世的留学生比起来,现在的留学生素质要高很多。

    李聪仁是密歇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蓝温迪则是伯克利大学的硕士生。

    在他们这一批留学生中,学历最高的是一个叫费能文的,是中文系刘志达的同屋,据说是哈佛和耶鲁的双料博士。

    李聪仁和蓝温迪正陪着王晓平、查剑英练英语,主要是陪查剑英练,因为她正计划自费留学。

    这个学期从开学就在蹭西语系的课,日常没事就跑到留学生楼逮着人陪她练口语。

    王晓平介绍林朝阳是个作家,李聪仁和蓝温迪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好奇。

    他们俩虽然是留学生,但研究方向都是中国文学。李聪仁研究的是明清笔记,蓝温迪研究的是鲁迅。

    两人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王晓平才逮到机会跟林朝阳聊了几句,她提到了刚改名的《燕京文学》。

    “朝阳,《燕京文学》上的那篇《受戒》你看了吗?汪曾琪的文字风格在某些方面与你的作品有一种不谋而合的美感。”

    汪曾琪的语言平淡质朴,不追求华丽繁复,但同时又能做到情趣盎然,富有韵味,叙事流畅,跟林朝阳的风格确实有相像之处,但两人的又各有各的特色。

    林朝阳和几人聊了几分钟,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返回图书馆。

    他走之后,李聪仁和蓝温迪追问起王晓平林朝阳这个作家都有哪些作品。

    他们研究中国文学不假,但研究对象都已经作古,林朝阳算是他们接触到的少数中国作家,而且据王晓平说名气还很大,两人自然想拜读一番,王晓平兴致勃勃的给两人安利了一番林朝阳的作品。

    次日,林朝阳正跟同事忙着整理书库。

    一般图书馆的藏书来源有三个渠道:

    一是本馆订购,也就是图书馆自费购买书籍。订购的书刊书目在采购前都要由专家审定,经图书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采购,燕大图书馆还鼓励师生们向图书馆推荐优秀书刊。

    二是购赠或者是捐赠。比如燕大早些年就曾经收到过来自哈佛大学捐赠的大量图书,学校的很多教职工也会向图书馆捐赠。

    三是交换。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因为每个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都不一样。燕大图书馆与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交换关系。

    过几天燕大图书又要交换藏书,林朝阳等几人专门负责整理出要交换的书目来。

    忙了大半天时间,书目总算是整理的差不多了,他刚想歇一会儿,楼下用升降机给他传了张纸条上来,说有人找。

    他下楼一看,是个不认识的方脸中年人。

    “您是……”

    中年人朝林朝阳伸出手,自我介绍道:“朝阳同志您好,我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滕洪升。”

    听完男人的自我介绍,林朝阳更糊涂了。

    中国电影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他实在想不出自己跟他们能有什么交集。

    “我这次来啊,是受了李翰祥导演委托。李翰祥导演您知道吗?”

    林朝阳点点头,“知道。”

    之前在燕影厂的时候成荫就提过李翰祥要回内地拍电影的事。

    滕洪升解释了起来,说道:“最近李导来到我们内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