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

    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 (第1/3页)

    出了友谊商店,林朝阳以要给四合院添置点家具的名义,准备带着陶玉书和阿毛去家具厂看看。

    走到自行车旁,旁边突然窜出个瘦高个儿的小青年,四下张望了几眼,然后才压低了声音问林朝阳:“哥们儿,换外汇券吗?高价收。”

    林朝阳立刻明白了这是碰上票贩子了,他们一行三人里有个老外,一看就知道肯定不会缺外汇券,所以对方一上来说的是“收”。

    “什么价啊?”

    “一块二顶一块。”

    “人家都一块四收。”林朝阳说。

    “胡说八道!我往外出才一块四。哥们儿,你也得让我挣点不是?不为挣钱谁冒这风险啊!”

    “行,等我缺钱了,找你换点。”

    听着林朝阳的话,瘦高個儿不太高兴,不换票你拿我逗什么闷子?

    外汇券是近两年才有的东西,发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外宾、侨胞和外籍工作人员在国内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

    外汇券需要用外汇兑换,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比如涉外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场所,花不完的在离开国内之时还可以兑换回外汇,当然,留着以备下次来华使用也是可以的。

    流通不受限,又不受票证制度的限制,这也就造就了民间对外汇券的追捧,自发行之日起便成了广受老百姓欢迎的“硬通货”。

    也因着这股追捧,民间很快便有聪明人打起了这东西的主意,逐渐形成了倒卖外汇券这门生意。

    在黑市上外汇券和人民币的兑付比例为1:1.4~1.5,也就是说一块外汇券可以兑换1.4~1.5块人民币。

    林朝阳手中的外汇券是李翰祥利用自己的香江身份用港币帮他换的,原本是九千块钱人民币,兑换成了等值的外汇券,如果再换成人民币立刻就会变成一万三千五百块钱,价值暴涨了一节。

    不过林朝阳自然不可能把手里的外汇券兑回成人民币,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么点外汇券,他还得“捡漏”呢。

    这年代用不着他捡漏,只要是手里有外汇或者外汇券,不怕买不到好东西。

    建国后国内逐渐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面公私合营的新模式,作为私有形式的古玩行业不复存在,转而出现了垄断性质的国有文物商店体系。

    这些文物商店可以按照上级指令进行统购统销,在计划经济的指令喜爱对外销售文物商品。

    而文物商店兴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汇。

    受抗美援朝战争和冷战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干预和打击,外汇奇缺。

    因此为了创汇,国内才在各地纷纷成立国营文物商店、工艺美术商店等机构将一些从民间收购来的“重复和价值一般”的文物艺术品出售给外宾,以换取外汇。

    在燕京,像这样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可以买卖古董文物的文物商店一共有六家,分别是文物商店、荣宝斋、信托公司、友谊商店、中国书店和燕京家具厂。

    六家商店经营种类各有侧重,文物商店是经营品类最全的,碑帖、字画、金石、陶、瓷、文房四宝、文物杂项,几乎涵盖了整个古玩行业的门类;

    荣宝斋经营的则是碑帖、字画及其复制品、文房四宝等;

    信托公司主要是以代销旧货杂项为主;

    友谊商店卖的都是近现代的字画和碑帖;

    中国书店以经营古旧图书和碑帖字画为主。

    而燕京家具厂经营的则是旧家具,当然了,也卖新家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商店里相当一部分的商品因为都是有创汇任务的,所以这些文物国人是买不了的,因为没外汇。

    燕京家具厂,准确的说是叫龙顺成家具厂。1956年公私合营,全燕京35家家具厂合并成一家,保留了老字号龙顺成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