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与宝洁公司的合作(求订阅)

    第153章 与宝洁公司的合作(求订阅) (第3/3页)

,他们对内地市场几乎完全不了解,不知水深水浅。找一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利用他们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良好的政商关系和现有的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资源,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

    就宝洁而言,就算内地允许,他也未必敢只身杀入,找一个熟悉内地情况的合作伙伴就成了必然选择。

    香江作为一众跨国公司投资内地的桥梁,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而和记黄埔与内地多个省市都有贸易往来,也因此被宝洁公司看重。

    当然,这样的合作肯定不止和记黄埔与宝洁两方,还需要引入内地的资本,此时主流的方式就是由内地的同类型企业以原有的工厂入股,提供厂房和劳动力资源。

    但在这样的合作方式下,中方入股企业原来生产的品牌必然不被重视,会慢慢走向边缘化甚至被直接雪藏。

    80,90年代的合资浪潮中,一大批民族品牌因为这样的原因走向了消亡或者直接变成了外资控股。

    像天府可乐,香雪海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已经消失,中华牙膏,双汇,大宝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全被外资收购。

    前世宝洁进入内地后,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利用合资的方式雪藏过不少中资品牌,刘元昊想试试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做成案例给内地这边提个醒,挽救一些民族品牌的命运。

    霍建宁在和宝洁公司的谈判中非常强势,最终拿下了合营公司45%的股权,而且没有股份回购条款。

    刘元昊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比前世李黄瓜签的那份合作协议要好上太多。

    合营公司成立后,与宝洁选定的内地合资目标广州肥皂厂及广州市政府展开了谈判。

    这是宝洁公司用了三年时间花费百万美元在对内地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后选定的合资对象。

    在当时来说,拥有60多年历史的广州肥皂厂有着许多优势,位于珠江三角洲,交通便利,对外通讯及往来都很方便。广州的经济在内地也属于第一梯队,潜在的消费市场巨大。

    而且这家工厂自80年代以来开发的“洁花”系列洗护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销量不错并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合资公司可以沿用这个渠道使产品顺利地进入市场。

    在和记黄埔的穿针引线下,宝洁和记黄埔与广州肥皂厂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同创立了中美港合资的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根据达成的初期协议,广州宝洁第一期投资为1000万美元。

    其中广州肥皂厂(拥有20%股权)提供厂房和劳动力,广州技术开发区(拥有5%股权)负责新建厂房,宝洁公司为广州宝洁提供管理与技术支持,和记黄埔协助产品在内地市场的销售以及出口创汇。

    这份协议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广州宝洁新产品上市后,“洁花”这个品牌就被雪藏,再也不见踪影。

    刘元昊想着能不能将这个品牌做成一个案例,让内地以后再谈合资时多为自己争取点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