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国商银行暴雷

    第200章 国商银行暴雷 (第1/3页)

    香江的银行业自从85年接连出现问题,尤其是海外信托银行被接管后,港府意识到必须要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以防范风险。

    86年香江立法局三读通过了全新修订的《银行业条例》,规定对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的限制,将资本充足比率从5%提高到了8%。

    通过这份新修订的条例,香江的金融业迅速提升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香江也因此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

    但经过了几年平稳的发展后,香江的银行业再一次被一颗大雷引爆。

    88年,美国海关破获了一宗贩毒洗钱案件,牵扯出与国商银行有所瓜葛。经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调查组发现国商银行涉嫌军火、毒品走私,洗黑钱以及商业诈骗,其中问题贷款的数目高达40亿美元。

    国商银行的全称是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大股东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在卢森堡和开曼群岛均有公司。全盛时期,国商银行曾在全球72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香港国商银行也是其附属机构,在全港设有25间分行。

    当母公司暴雷的消息传到香江后后,香江国商当即遭遇挤提,半天被提走3.2亿港币。

    雪上加霜的是,当天下午VISA决定停止全球国商银行信用卡的使用,使得国商银行的事态更加紧张。

    当日晚间,港府银监处通过新闻媒体表示,“国商银行事件”的根源不在本港而在海外,本港的国商银行是独立运作的,经营是完善可行的,无需停业。

    因为他知道香江国商的雷还没完全曝出来,还有一批25亿的无记录债务潜藏在水面之下。

    刘元昊的态度反而模棱两可,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刘元昊在内的众多银行老板被请进了港府,商议接手香江国商国商的事情。

    风浪越大鱼越贵,现在竞争对手太多,买家的话语权很小。他就等着这个雷爆掉之后好跟港府谈条件,相信到时只要他不提要求港府担保,港府如果不想出现大面积的银行挤提事件,就会尽可能的答应他的条件。

    并宣布对香江国商临时清盘,由港府垫资20亿港币向储户发还25%的存款且限额不超过50万港币。

    国商事件爆发之初,港府为维护自身威望和稳定金融市场,一再强调该事件是源自海外的特殊事件,与本港无关,香江国商独立运行,无需关门停业。

    港府对香江国商采取临时清盘措施,不肯动用外汇基金接管,是因为想将香江国商推入市场,希望有买家接盘。

    但是港府在对香江国商做出停业和临时清盘的决定时,并没有将原因向市民解释清楚,也就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舆论危机。

    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市民和社会舆论的同情支持,同声谴责港府政策摇摆不定,误导市民,有损声誉。

    一开始,对香江国商感兴趣的银行很多,尤其以华人银行的意愿最为强烈。

    由于刘元昊表现并不积极,港府财政司并未将公关重点放在他身上,与华人银行眉来眼去一番后很快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