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六月

    第22章 六月 (第2/3页)

超过七十万石粮食。

    而最能耗费军费的其实是士卒的装备,但这些大都可以在武库中获得补充,战马也是太仆提供的。

    朱儁作为前任太仆,在离任成为前将军之前,若是说他没有动用手中之权,给军中挑选些优质战马,恐怕没人会信。

    刘辩很清楚皇甫嵩与朱儁的既定战略,这是两人在出发前那晚的军议上分析的。叛军能迅速拿下陇西、汉阳,士气高昂,正该避其锋芒,择机而动。

    当时的灵帝没有反对,刘辩只需要确保灵帝别再产生临阵换将的念头即可。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保证大军不会后院失火了。

    这将会是一场短时间内无法结束的战争。

    这一日,刘辩在东观梁鹄那儿听完课,问梁鹄道:“梁师满腹经纶,无意仕途耶?”

    梁鹄叹息不语。

    刘辩见状,便确信梁鹄并非清心寡欲,他说道:“我有意托车骑将军举荐梁师为议郎,就是不知梁师会不会觉得委屈。”

    “殿下所言,固我所愿也,不敢辞耳。”

    梁鹄当然不觉得委屈,只是作为老师,他还有些文人风骨,一直以来放不下架子主动开口。等到刘辩提起,马上就答应了。

    说起来,梁鹄虽然是刘辩的老师,但严格来说,他只能算是启蒙师,相对而言其实并不太重要。

    在教刘辩之前,他只是一个公车署的待诏。有点类似于李白的待诏翰林院,也能因为一技之长见到皇帝。

    但想要更进一步,做個正儿八经的、真正处理政务的官,那就难了。

    李白是因为好喝酒,容易误事。梁鹄比不了李白的才华,他最擅长书法却于做官无益,皇帝虽然知道他这个人,却也没打算重用他。

    对于刘辩来说,梁鹄成为“储备干部”议郎,可以更多的接触到前朝的消息,让他不至于只有玉堂殿一个稳定获取外界消息的渠道。

    课业结束后,刘辩一如既往地前往玉堂殿。

    此前,刘辩向灵帝提起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