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理念中的城市

    003、理念中的城市 (第3/3页)

安静。

    由于今天起床后的状态一直比较恍惚,何考录完音频后下意识将手机往裤兜里一揣,却没注意到起身时手机从裤兜里滑出,落在椅子和墙壁之间的缝隙里。

    回去之后他又被娥总叫到隔间谈别的工作,一聊就是好半天,然后又在电脑上干活,小胖来要录音时他才想起来摸手机,却发现不见了。

    在咖啡厅里找回手机,他却发现自己录下了一长段音频。他先前将手机揣进裤兜时,屏幕还是录音界面,无意间摁下了录音键,到此刻还在录呢!

    赶紧结束录音,这段音频的总时长居然有一个半小时。他先将先前录好的音频文件发给黄小胖,然后又好奇地点开了最后那段音频。

    下午的咖啡厅里没什么人,点开后果然只是白噪音而已,他鬼使神差般又将进度条往后拉了一大截,松开手指却隐约听见了一男一女的谈话。

    谈话听不太清,他将文件导入电脑,进行了降噪放大处理,又戴上蓝牙耳机……

    只听了几句,他立刻就被谈话内容吸引了,将进度条又拉回到前面,找到那两人进店落座的时间,从头开始听起。

    何考的心神渐渐沉浸其中,尽管他也不敢相信那两人谈的内容,但并不妨碍他越听越有兴致。人们常被魔幻的事情吸引,明知不可信却希望它真的,何考也一样。

    比如人们在看到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后,最多的留言评论往往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搞魔术揭秘,猜测、分析魔术师是怎么办到的,“内行人”甚至还会发布相应的解秘教程。

    这么做表面上是想说明“我很聪明、能拆穿戏法”或者“我也会”,潜意识中则是在维护故有的认知,使之能够理解所看到的事物,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来解决感性的诉求。

    “魔术解秘”若仅仅如此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更常见的是另一种评论,大抵是这样的形式——

    假如能解秘或者自以为能解秘,那么评论者就说出他以为的魔术原理,然后批判这是假的,叫大家不要受骗云云;如果不清楚魔术原理,那就骂一句“全是托”。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荒诞,因为魔术之所以称为魔术,本身就是一种表演,且排斥用“托”这种表演形式。魔术师在台上明确身份的助手不是托,他们是共同表演的魔术师。

    而魔术表演的对象,比如台下的观众,也包括被魔术师抽出来参与验证的观众或嘉宾,他们不能与魔术师的串谋撒谎,否则整个魔术表演都是失败且毫无意义的。

    为什么?因为魔术表演的前提,就是不能让表演对象撒谎来配合。将苹果变成桔子,不论是用什么手法都必须变成桔子,至少要变成桔子的样子。

    不能苹果还是苹果,却非要观众承认是桔子,或者找几个托说它就是桔子。

    张三在原地打出一掌,李四在一百五十米外应声而倒,李四是配合张三在撒谎,然后张三宣布他练成了百步迎风掌。这不叫魔术,就是单纯的骗术。

    魔术与骗术的区别就在于此,魔术师从一开始就宣布了他在表演魔术,而不是展示魔法。魔术只是欺骗了观众的眼睛,并没有欺骗观众本人。

    为何总有那么多人不欣赏表演本身,却热衷于指责魔术师骗人呢?这种指责表面上看很荒诞,就像在指责魔术师不是魔法师!

    其实这代表了潜意识中的失望,这种失望也意味着一种渴望,假如魔术是真的该有多好!人们渴望魔法真的存在,从而自己也有掌握魔法的可能。

    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魔术师现象。

    有人就趁机利用这种心理现象,用魔术手法展现各种所谓的“神迹”,甚至就简单粗暴的使用“明托”,直接通过撒谎来达到目的,常见于各路江湖骗子、邪教头目等。

    但录音中说话的两个人并不是在表演,他们也没有欺骗何考这个“听众”的必要。可是对于何考这样一个普通人而言,怎会不对隐蛾感兴趣呢?

    假如隐蛾真的存在,便意味着这个世界更加有趣,更意味着自己也有成为隐蛾的可能。

    何考的心态大抵如此,嘴角微翘饶有兴致地听着,可是当那两人又提到二十年前的“周度案”时,他的神情突然又变了。

    凝重、哀伤、震惊、悲愤……等等不一而足,他的脸色越来越白,身子都在轻轻发颤,无意间握紧了拳头,指甲都抠进了肉里。

    起初他以为,那两人只在讲一个无法证实的荒诞故事,此刻却控制不住地去想——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而真相怎么会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