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采访

    182.采访 (第2/3页)

香烟的味道,画饼充饥了。

    说起来当年我还挺想去采访你父亲的,那个时候可真是一场翻身仗,下来的个个都是英雄,没有人不想去采访他们,战斗英雄的专访更是强破脑袋。

    可惜我的申请没有成功,专业不对口,当时组织非要我去办体育杂志。

    我解放前就是搞大学地下刊物的总编辑,因为有经验就把我分到这个行当来了,起初我是不太愿意的。

    我自己又没有学过体育怎么会被看上,而且那时候很多人觉得搞体育的人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我不高兴,我闹情绪。提意见,说我不懂体育,但组织安排你来就得来。”

    郝强语气很平淡,眼神倒是有些迷离,仿佛在回忆什么,对他来说似乎确实是久远的回忆,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的条件很差,中国哪有什么体育项目?一九三二年中国第一参赛奥运会,甚至都组织不成队伍,连来回的路费都凑不出来,更不要说是多年战争之后的中国了。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专业运动员,体育活动也少,比赛场地更没有几块,大家都在烦吃饱肚子的事情,谁会想着什么运动?健康?笑话而已。

    我们第一版杂志出的头发都要掉光了,除了翻译一些国外的东西以外,我们甚至只能找初中高中的体育老师写稿子,介绍介绍体育运动,顺便批判一下旧体育。

    不要看我们现在在国际赛场上还能拿到奖牌甚至是金牌,那会儿体育没有什么东西。到奥运会的时候,是吃零蛋,有的时候还不能参加。有什么意思?

    但是这么多年走过来,随着一代又一代体育人的努力,随着中国体育这么多年的发展,我才逐渐喜欢上《新体育》这个杂志,喜欢上体育这个行业。

    我开始明白体育同样是一个国家不可少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大家都不敢动的年代,同样是彰显我们国家实力的一部分。

    我个人很偏爱小众的体育活动,很多人认为小众体育活动拿金牌没有什么意义,只有什么三大球拿到冠军才有意义,其实不是这样的。

    像非洲一些国家,一样可以拿金牌,他们有傲人的身体素质,把这些全部都压到了类似于一些田径比赛上,但是除了这些,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参加其他比赛。

    是不喜欢吗?是不喜欢花样游泳?是不喜欢花滑?是不喜欢跳水体操吗?

    是他们根本没有选择。他们的国家环境,让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习什么体育的可能性,更不要说什么小众的项目了,他们只能拼命的向前跑,赌上自己的一切。

    当然了,不是说一些大众的运动不要重视,只不过我认为还是百花齐放的好,大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在自己的爱好上建功立业,这是最值得开心的。

    就像你一样,从学校里面出来,进入到围棋这个体育运动的项目里面,同样也应该是因为热爱。”

    战浪听他说话倒是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一开始自己的目的可不是单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