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两件小事

    第二十二章:两件小事 (第2/3页)

上却只是牵强附会而已。

    她唯一的亲族,还是认过来的‘哥哥’,所以,她没有真正可以依仗的外戚。

    再加上,赵宋皇室子嗣艰难。

    赵恒的儿子里活下来的,只得赵祯一个。

    作为太后,同时也是赵祯的‘生母’,刘娥的权力来源实质上也是赵祯。

    不管是秉政还是别的什么,注定了未来继承她所有权力的,只能也只会是赵祯。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无论是从亲情还是利益角度来说,和刘娥关系最紧密的,就是赵祯。

    所以,只要赵祯不想着从刘娥手里彻底夺权,那么,他们之间有存在合作的可能……

    和完全顺从或者武力夺权相比,合作无疑是操作性最强,风险也最小的一条路。

    但是,这仍然并不容易!

    赵祯想要达成的合作,是他和刘娥一起,逐渐改变大宋的积弊。

    或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他借助刘娥的力量,来达成这个目的。

    而想要形成这种局面,有三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就是信任问题。

    虽然说他们是亲母子,但是权力迷人眼。

    自古以来,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的至亲之人无数。

    赵祯想要和刘娥合作,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刘娥相信,他不会夺刘娥的权。

    其次就是地位问题。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的地位对等或近似对等。

    但是,赵祯如今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刘娥既是他的母亲,又是掌握宫内朝廷的秉政太后。

    想要把两者放到同一地位来谈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其次,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执政风格的问题。

    赵祯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很多想法,注定和刘娥是不一样的。

    这就决定了,一旦真的开始共同处理朝政,二者必然会就很多事情发生分歧。

    作为赵祯来说,他想要革除积弊,所以有些事情,他是不能让步的。

    但如果从刘娥的立场出发,赵祯一再忤逆她的想法,很容易让她怀疑,赵祯会不会干脆篡夺她的权力……

    嗯,逻辑这不就闭环了!

    这三个问题相互纠缠在一起,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着实是让赵祯头疼了好一阵。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上,才迟迟没有注意到丁谓的小动作。

    不过,今天发生的事,倒是让赵祯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是抓住了一些窍要……

    “我大宋以科举取士,较历朝历代最为完备公正,宰执大臣,更是天下千万士子中的佼佼者。”

    “官家刚刚登基,仅凭今日之事便下结论,不觉得有些鲁莽吗?”

    想起白日里奏对的状况,刘娥很快便明白过来,赵祯所谓的无德无行指的是什么。

    刘娥能够从一个孤女一步步走到今日,成为秉政太后,整个大宋如今实际的掌控者,她靠的绝不是美貌,而是出色的政治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够抛掉个人情感来看待问题。

    对于刘娥来说,她厌恶寇准是真的。

    但是,必要的时候,她也能够暂时将这种厌恶搁置,不会让情绪影响她的判断。

    这份贬黜寇准的制书,说白了其实就是丁谓对寇准的报复,而且是夹杂了私人情感的报复。

    当初那件事后,寇准一党已经被连根拔起,基本不存在任何复起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