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后继之人
第三十八章:后继之人 (第2/3页)
,他都样样拿手。
但缺点就是,他和丁谓一样,极度媚上,毫无风骨气节。
当初泰山封禅一事,首倡之人就是王钦若,也因此,他和丁谓还有另外几个在此事中出力的大臣,被冠以‘五鬼’之名。
甚至于可以说,在巴结谄媚这件事情上,他比丁谓做的还要极端。
除了泰山封禅,赵恒之后大行天书祀封之事,王钦若也是冲在第一线,不断上奏要求在各地致祭。
可以说,在做佞臣这条道路上,王钦若是丁谓妥妥的前辈。
不过,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虽然在谄媚上意这件事上,丁谓比不上王钦若,但是,在朝堂斗争这件事上,王钦若这道前浪,就是被丁谓这道后浪给拍死的。
说起这桩事,倒也颇有意思。
要知道,当初丁谓崛起时,寇准仍在中书为相,他对丁谓此人素来不喜,所以一直压着对方,二人也正是因此结怨。
后来,丁谓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宰执行列,还是因为当时同样为相的王钦若的举荐和扶持。
也正因于此,二人在一段时间里,曾经结成同盟,一起对付寇准。
可随着丁谓的性子,一向骄狂,身份不显的时候还好,等到他逐渐崛起,就开始渐渐的不把王钦若放在眼中。
于是,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从盟友变成了对手,最终王钦若在斗争中落败,被贬出京,以太常寺卿之职知濠州。
这场斗争十分复杂,外间多以为是丁谓骄狂,引起了王钦若的反感,所以二人的联盟破裂。
但是,在赵祯看来,其中缘由远非这么简单。
丁谓之所以一定要和王钦若反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钦若挡了他的路。
当时朝中最大的两股势力,一股是支持东宫的寇准,一股就是亲近皇后的王钦若,丁谓等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赵恒这个皇帝,秉持着异论相搅的原则故意为之,好居中平衡,轻松掌握大局。
这种状况下,王钦若和丁谓两个人的定位,其实是高度重合的。
他们都有扎实的政绩,恶劣的名声,都亲近皇后,都是靠谄媚上意扶摇直上。
不同的是,王钦若的资历更老,官位更高,谄媚的也更彻底。
只要有他在,那么,丁谓最多就只能做到执政的位置上,想要更进一步,几乎不可能。
因为皇帝不可能允许同一派系的人,将宰相之位全部把持,这不符合制衡的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