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不要小看任何人

    第三十九章:不要小看任何人 (第2/3页)

   随后,王曾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札,道。

    “禀太后,禀官家,这是监察御史鞠咏刚刚呈递到中书的奏札。”

    “其中言道,京中近日有流言称,先帝皇堂有山石流水,乃绝地也,一时众议纷纷,以为此天意也,故而上奏,恳请朝廷彻查此事,严惩散布流言之人。”

    说着话,王曾将奏札递到匆匆下来的内侍手中。

    紧接着,冯拯也开口道。

    “此奏半个时辰前送达政事堂,因涉山陵事,干系重大,臣等不敢擅专,本待山陵使归厅后商议再禀,不曾想丁相公进宫覆奏太后手书,迟迟未归。”

    “随后,舍人来报,说丁相公在宫门外徘徊良久,故而臣等商议过后,由任参政留守政事堂,臣和王参政则带上奏札赶忙来寻丁相公。”

    “但是到了宫外,才从侍卫口中得知,丁相公已然回府。”

    “因天色已晚,再去丁相公府中恐耽搁了时间,故而,臣和王参政商议之后,只得先行请见入宫,还望太后恕罪。”

    显然,赵祯低估了这两位能够一步步走到中书宰执的人……他都能想到的事,这二位岂会想不到?

    毫不夸张的说,冯拯的这番话,完完全全的规避了所有的风险。

    先是解释自己的消息来源是外朝而非内宫,随后又言明他已经按照规矩先去找过丁谓,在实在找不到这位首相大人的状况下,才无奈选择入宫。

    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天家分忧之心,另一方面,也委婉的表达了他恪守规矩,顺带着还暗讽了一下丁谓擅离职守……就仿佛,他真的不知道丁谓为什么‘回’府一样。

    赵祯透过珠帘,目光似乎落在了苍老的冯拯身上,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再次暗暗告诫自己。

    果然不能小看任何一个能够站到权力中心的大臣!

    这位冯相公,平素人畜无害,和善的很,以致于,哪怕赵祯已经从记忆当中获知了他的诸多事迹,还是下意识的对他有些轻视。

    但是,刚刚的这么一番话,却让他真正意识到,哪怕是有脑中的那些记忆做依仗,可毕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都不是容易改变的。

    现在的他,还远远达不到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的标准。

    身居高位者,易骄矜自满,将权位之威当做自身能力,丁谓犯了这个错,他也更当引以为戒,时刻警醒。

    果不其然,冯拯的这番话说完之后,赵祯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身旁的刘娥脸色舒缓了下来。

    不过,也只是片刻,她便又皱起了眉头。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那份奏札……

    刘娥看完之后,脸色变得颇为难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