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是大黎三皇子

    第10章 我是大黎三皇子 (第3/3页)

子话说的很慢,有时还会用袖口擦擦眼泪。

    李孝承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的安慰几句。

    一刻钟后,李孝承算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

    老者来京城卖老山参,原因是给儿子疏通关系。

    他家里一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之前在边境当兵。

    很不幸,在一次大战中悲壮牺牲,连尸骨都没有带回来。

    二儿子今年二十岁,按照大黎王朝的律法,二十一岁才真正成年,需要服从官府征发兵役。

    不过,近两年来,大黎和周边国家摩擦不断,边境战事频发,急需大量兵役。

    兵部下发的征调配额,自然而然也增加了。

    下属机构为了完成任务,就要扩大征召的范围,以前是二十一岁,那现在十九二十岁。

    甚至,十七八岁都在征召的范围之内。

    这在李孝承看来,也无可厚非。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莫说是十七八岁了,在后世国家危难之际,十四五岁的娃娃站起来都没枪高,但还是要提枪上战场。

    因为有国才有家,国都亡了,所有人都会被戴上亡国奴的大帽子,成为下等公民,一辈子没有尊严。

    甚至你的儿子孙子,也会像牲口一般的活着。

    李孝承可不会有妇人之仁,完全能够理解下属机构灵活变通,扩大征役标准。

    不过,听着听着李孝承却发现不是那回事儿了。

    老爷子的二儿子年前进山打猎,摔断了手臂,完全不符合当兵的标准,却还是被里长报了上去。

    眼看着再有一个月就要随大部队前往北境。

    按照老二的身体素质,过去了,那就是活靶子。

    只要参加战斗,绝不可能活着离开战场。

    要知道,边境兵可和内地兵完全不一样。

    在内地当兵,充其量也就镇压农民造反或者打打山贼什么的。

    而在边境面对的可是敌国的精锐。

    大黎王朝本来就重文轻武,自建国以来,就被周围几国压着打,地盘缩水严重,朝堂上下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