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去症之法,血洗!

    第95章 去症之法,血洗! (第2/3页)

    其他官员自然也会对其多有忌惮,再施展一些手段将更多的官员拉拢到自己的党派,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巨大的声音,就算是皇帝也无法忽视。

    这时候如果皇帝再不使用方法驾驭这些奸臣,以为奸臣还是过去那个奸臣,那么奸臣就有可能把控朝堂!

    ......

    其二,高谈阔论的读书人!

    某些读书人的言论根本就不从现实出发,只会引经据典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从而沾沾自喜的得出一个结论,看待问题只看表面,不懂得剖析问题深层次的东西,说的话就仿佛无根的浮萍。

    可实际上这些大道理却根本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是轻易相信反而会使国家面临危险。

    他们愚蠢透顶又顽固至极,他们固守己见又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只会在既定的框架里做学问,从来也没想过走出这个框架,也不敢去想。

    甚至于有些人还会攻击那些提出新奇观点的读书人,认为其是大逆不道,愚蠢的认为圣贤书中的道理万世不变,后人必定不如上千年的圣贤。

    又愚蠢的认为圣贤上千年前的观点仍然能适应当今的国家,能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境。

    殊不知,圣贤也有局限性,局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

    特殊之时就要行特殊之法,既然梁国与武国久战不下,那么就必然要严峻法令。

    设定新的法,一个适合现在梁国的法,而不是适合过去某个时间节点的法!

    其三,倡导仁爱的儒生!

    黄粱中虽然并未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但却也有了一些萌芽,其中的仁爱思想已经颇具规模,被不少读书人奉若至宝。

    有一些仁爱派的儒生经常会满口的仁义道德,也正是因此他们这一派一直被不少读书人所诟病,但他们却不敢说,只因为这些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不定就会因此给自己招惹上麻烦,被仁爱派的读书人口诛笔伐。

    仁爱派始终认为,皇帝不应该用自身的权力来压制臣子。

    而是应该仁爱臣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