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您说,他为什么造反?

    第733章 您说,他为什么造反? (第1/3页)

    嗯?

    见沈炼竟都能回答自己的问题,朱由检愣住了神。

    他不甘啊!

    就好像懿安皇后张嫣刚刚问他,知道错了没有。

    朱由检死到临头,仍然不知自己究竟错在哪了。

    为何朕登基十七年来,夙夜忧叹,勤勤恳恳,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勤政亡国的皇帝。

    他冤啊,堪比窦娥还冤!

    不然不会写下遗诏,说出群臣误朕这样悲愤的话。

    故才问出这个问题,一方面希望调沈炼离开,找机会自尽身亡。

    另一方面,内心何尝不想得到一个答案。

    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死去的答案。

    我朱由检堪称大明罕有勤政皇帝,即便比不过太祖爷爷朱元璋,比不过成祖永乐爷爷朱棣。

    总比正统朱祁镇,修道嘉靖朱厚熜,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爷爷朱翊钧好上百倍千倍吧?

    为何大明没有亡于他们的手上,却亡在我的手中?

    朱由检眼眸一下子亮起,死死看向沈炼,呼吸粗重起来。

    “沈炼,回答朕!回答朕,你们究竟为何造反?”

    沈炼停顿片刻,嘶哑低沉的声音,在万岁山上响起。

    “陛下,沈某告诉您之前,先给您讲三个小故事吧。”

    “这三个小故事,俱都是沈某这些年亲身经历见到,讲完这三个故事,或许您已知晓答案。”

    故事?

    朱由检屏住了气,不再说话。

    就连裴纶和封堪钰,也诧异的看向沈炼,不知他要讲什么。

    沈炼再次开口。

    “第一个故事,叫……乱世求生!”

    “说崇祯八年,陕北大旱,榆林县有个农民叫赵三。当然,这名字只是一个别称。”

    “那一年,榆林县一滴雨也下不出来,田里庄稼全部旱死,山上树皮也被村民们啃食干净。”

    “最后饿的实在没办法了,大家只好天天在床上躺着,等着县太爷开仓赈粮,等着朝廷拨下灾饷。”

    “可县太爷心里也苦啊!所有粮食都被收缴成军饷,用于剿匪打仗。怎么可能去救这些猪狗都不如的贫苦百姓?”

    “至于灾饷?更是想都不用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村里的人终于明白,他们只能自救,自己想办法度过灾年。”

    “其中,就包括故事的主人公,赵三。”

    “赵三那年二十余岁,有个温柔贤惠的邻村媳妇,两人生了个三岁多的娃娃。父亲早亡,家中还有个腿脚还算利索的老娘。”

    “赵家人饿的实在顶不住的时候,赵三媳妇只好厚着脸皮去邻村丈人家借回一些粮食。”

    “丈人家在邻村颇有田产,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别人家已有饿死的人,他们家尚能勉强度日。”

    “面对可怜的闺女,老头顶住家里巨大阻力,发了善心,偷偷给了赵家五十多斤麦子。”

    “救命的粮食啊!赵三媳妇带着五十多斤麦子回来的时候,全家都要欢喜的发疯。”

    “可随即大家冷静下来,明白这些粮食务必须藏好瞒住才行,不然被同村人得知,顷刻间就要被他们抢夺一空。”

    “不是村里人不讲道德,不是大家不怕触犯明律。命都要没了,谁还顾得上谁?”

    “赵三将这五十多斤麦子,偷偷磨去麦麸,将麦仁全部炒熟。”

    “至于磨成白面是想都不要想了,白面只能蒸成馒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