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实业之路不好走

    第127章 实业之路不好走 (第1/3页)

    长时间出差,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尤其是自驾跨越各大城市。

    这可是2005年,不是2023年,交通网络都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

    重生2003年,檀锦程不是没想过做互联网,出差各地都是天上飞来飞去,还能时不时的出国,跟一些跨国资本谈着高大上的话题,何其的风光。

    但通过观察,调研之后才发现,这年头的互联网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拿着创意找投资人忽悠,拿到创业资金,不是不是可以,但真等到创业成果出来之后,这家公司是不是你的都不一定。

    因为你没有能守住的能力,即使是现如今还在卖光盘,被互联网誉为白手起家典范的阿东,其创业之后的背后也有帮他撑场的能量。

    要知道陈东最开始可仅仅只是想开个连锁饭店的,就这都被底下的员工合伙坑倒闭了。

    再说了,即便是从投资人手里忽悠到几百万的启动资金,按当下互联网带宽的速度,檀锦程这种更偏向于10几年后的思想,根本就烧不了几个月,投资人又不是傻子,无休止的烧钱是因为看得到希望。

    没有希望哪怕知道未来这是一个好项目,也不可能继续投钱进去。

    这个年代做实业,办厂,做进出口生意才是王道,才是最赚钱的生意,才是普通人向上攀升的最好机会。

    拿着10来万搞互联网,大概率亏到一毛不剩,还欠一屁股债,但拿着10来万开一家贸易公司,最不济还能剩下几台电脑,办公室转租也能剩下几千块。

    但做实业也意味着辛苦,此时的檀锦程就是如此,正苦逼的的出差之路上,这一趟将要去往的是姑苏。

    从搏能电源谈判结束之后,檀锦程跟张旭鹏了分道而行,张旭鹏带着檀锦程支援的两名业务员,赶往吴新区织里针,考察童装业务,待到考察结束之后,张旭鹏便会直接回甬城北仓。

    这是张旭鹏第一次单独出差开发市场,说老实话他的内心还是非常紧张的,这也是檀锦程提供两名业务员给他撑场子的原因之一。

    另外去织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织里近乎一半的服装工厂都是宜城老家过去的,只需要张旭鹏脸皮厚一点,认认老乡,相信打探消息应该不难。

    人终归要有第一次,如果这一次张旭鹏考察完织里镇的童装市场,能够给锦鹏贸易开辟一个新的业务渠道,并且能够保持下去,也就说明张旭鹏能够真正做到独当一面了。

    到了那时候,檀锦程也不介意将锦鹏贸易的股权大笔甚至是全额转让给他,因为那是他该得的。

    自打那日在搏能电源去参观车间的路上,张云华得知檀锦程居然没有年满20周岁之时,态度就发生了不小的转变,真正参与过工厂管理的张云华知道,能以不足20岁的年龄参与工厂管理都非常的难,更不要提是创始人了。

    厂二代作为老板的儿子,其合理性毋庸置疑吧?但压不住下属的事儿比比皆是,工厂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能够扎根于工厂的员工,除了一些高层,其余思维上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没有那么多的权力斗争,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劳资不服你就是不服伱,大不了不干了,从来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