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丨初恋 第三回 咦,她怎么来了?

    上卷丨初恋 第三回 咦,她怎么来了? (第2/3页)

为主,而且多数学生因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也喜欢跟异地的高中同学进行书信往来,所以不是很难买,但是现在,我相信应该是很难了吧。

    那时,只要在大学周围,但凡有一个电话亭,深夜时分,你会发现,指定会有一个年轻人,风雨无阻的站在那里煲着电话。有人笑着,也有人哭着。

    下午上完课,晚自习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开始写下第一封信。

    说真的,大体内容真的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只是依稀记得,我在信里很正式的介绍起自己,包括姓名,年龄,血型,星座,身高和体重什么的,有点像求职时候填的那种表格。

    中间的内容是真的记不清了,只记得临结尾的时候,酸了吧唧的写了几句诗,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这份感情的憧憬。

    和女同学借的胶水,把邮票和信封板板正正的黏上后,就回到了寝室了。

    邮局离南院不远,出了大门,沿着马路一直走大概两站地就到了。第二天早上上课前,我就先顺路把信寄了出去,按照两个城市的距离计算,我估计最晚第五天她怎么也能收到,可以保证在我们第三次“约会”前,她就能看完。

    中午下课,帅哥约我去吃饭,就在我们宿舍楼对面的老小区里,是一家回民小饭馆。对了,帅哥是回族,上文忘了说。

    不知道现在的高校,还会不会经常举办赛歌会什么的,我们那会,各种社团应该没有现在的学生们“时髦”,除了唱歌也就只有唱歌了。

    和帅哥七扭八拐的找到这家小店,发现墙上赫然贴着好几个赞助我校歌唱赛的奖状,当时我在想,拉赞助的同学,你是多喜欢可一只羊薅羊毛啊?

    这家小店,直到2014年我还会在下班后去点两盘菜吃,15年房子下来后,搬到新家,正式结束租房生活,就再也没去过。后来,老校区的南院全部拆除,搬到新校区,也不知道阿姨们是不是又到新校区做着美味的回民美食了。

    当时帅哥请我,点了四盘菜,米饭随便吃,但是阿姨说,不许剩,剩一口都不行,得罚款,而且不是儿戏。

    当时里面人特别多,我还记得帅哥点了一盘心嘴白菜(就是猪心和连着血管的部位),葱爆羊肉,鸡刨豆腐,牛肉西红柿汤。一共15块钱,是不是特别便宜?

    大三之前,物价还没迎来一波通胀,那时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五百足矣,学费一年是四千,宿舍费一年是一千二,但是寒暑假不许住校,必须回家。也不允许走读,沈阳本地的学生必须住宿舍,大三之后就无所谓了,只要交钱就行。

    上菜的速度特别快,帅哥说,有些食材,包括肉什么的,都是阿姨们提前煮熟的,过个油炒一下就行,所以特别快。

    我尝了后,发现味道真的不错,相比学校食堂的大锅饭,那种家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一边吃一边和帅哥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