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丨初恋 第十回:“我带你去山市吧?”

    上卷丨初恋 第十回:“我带你去山市吧?” (第1/3页)

    大二下学期的很多课程,基本可以说是“专业课”了,相对工科的“四大天书”,我们的更偏抽象和吃钱。

    比如有一课,叫美学,副教授是工科某个专业硬拉来的“壮丁”。完全是坑爹有没有,对于“美”的认知,我也好,全班同学也好,都是在这位老师,工作之余作为爱好并凭借多年经验以及发挥余热的背景下,变成了我们上着一堂又一堂不知所云,无法与其知音的相互间的枯燥折磨。

    比如他提到过苏州园林的美,大谈特谈建筑形制、绿植布局和水景小品的构成,但是到底怎么美,我还是没得到其中的真传。苏州园林确实很美,但是我们学习知识,不就是讲究一个剖析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还有历史沉淀,以及人为因素的考量,为什么这个亭子要在这,就很好,那棵树栽到那就很和谐,池塘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就让人很虚浮,完全没有浅显而深刻的让我学到其中的道理。

    还有东西方音乐传达的各自特点,还不忘讲述他多年来,花费高额资金,陆陆续续买过什么牌子的音响,使用体验如何,哪个更有场景感。总之,抽象,抽象就对了。

    其实,我们也能感觉到,他讲的难受,我们听着更难受。关于“美”的认知,后来在看过《非诚勿扰2》后,从秦奋的那句“美是相对丑而存在的,美之为美斯恶也”,我才豁然开朗,真相还得是来源于生活啊,还得是平白接地气的语言,才能描述出艺术的伟光正,

    还有一堂特烧钱的课,必须是摄影,无与争锋。那时,数码相机才堪堪出现,我记得最高的像素才八百万,手机相机还是二十万起步。而我们学的,全部是机械相机,使用胶卷的那种。

    第一堂课,特别逗。学校外聘的奉市有名的某艺术学院老师,很年轻很漂亮的一个妹纸。在黑板上书写像素的素字时,这位大姐居然提笔忘字了,场面一度很尴尬。然后我们就在下面起哄,告诉她,横横横竖……仿佛小学时,学写汉字那样。

    老师说,摄影是一门特别特别烧钱的艺术,不同的光圈、焦距,拍照时,最好能记录下当时的数据,然后反复冲洗胶片后才能掌握技巧。涉及到什么外部环境,姿势,还有什么抓拍的时机,运气,听起来就很玄学有没有。后来的内容,我基本都还给这位老师了。

    总之,第一堂课结束,她就让我们赶紧入手相机,还特别提示我们,相机真的不贵,买胶卷的钱,那才是以后入门的大头呢。

    这里我要插几句牢骚。这位摄影老师,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偏偏选了我,经常给她跑腿。这厮忘性是真的很大,经常上课时,才想起来什么教具没带,然后就让我去教室帮她拿,诸如照片,相机,架子什么的。哪怕后来,我故意坐到最后一排,她也能让我去给她出力,无奈他妈给无奈开门,无奈到家了。

    而最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期末终考,她的这门课,居然给了我不及格,这也就导致,我本来有希望轻松拿到的二等奖学金也泡了汤,不得不在大三入学时,重新补考才免于影响学分绩点而导致无法顺利毕业。后来我反复复盘,也没有得罪过她的地方啊,最后我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