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邺城建制

    第32章 邺城建制 (第2/3页)

的军队战力不强,短时间也难以练成强军,但驻守要处、等着王弥率领精锐骑兵回援是够了。

    更何况王弥是青州人东莱郡人,只要他率兵打到千乘海口,总有青州的贫寒民众会来投奔他这位老乡。

    这么做的目的除了拦截剩余士族南逃外,还有隔绝青州与冀州、幽州之意。

    晋廷任命的幽州都督和演已经到位。他的前任刘宝颇有才干,将幽州经营的不错,还笼络了段氏鲜卑这一强援,和演因此萧规曹随,送钱送布赠与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的东部后,把大部分幽州边军调到中山郡的北侧与东侧,派小股精锐四下劫掠义军的人口,让留守北面的李廉苦不堪言。

    青州兵之前由青徐都督王彦管辖,王彦平日驻守徐州的彭城,青州治所广县是他侄子王敦镇守。

    晋廷最近任命了东海王为河北大都督,还将黄河以南的青州都督之权也交给了司马越。

    司马越的封国东海郡就在徐州治所彭城西北,王彦的侄子王导是司马越麾下参军,琅琊王氏八成会与东海王司马越沆瀣一气,只要隔断了青州、冀州,司马越只能龟缩在青州、徐州一带。

    此时的兖州刺史郑球是司州荥阳开封人,家在黄河以南,祖上出过扬州刺史、大司农等高官,司马颖死后没心思也没动力率军北渡与义军大干。

    郑球还有个弟弟名为郑豫,在洛阳为官,据传这哥俩一门心思想钻到齐王司马冏府上,但司马冏权势正盛,作为原先的成都王心腹,郑球想改换门庭可没那么容易。

    除去人口大量流失外,黄河以北的局势对义军相当有利,李昊只需要专心对付来自河内郡、河南郡、汲郡的晋廷中军、许昌军,其余各個方向都能缓慢开拓地盘。

    行至赵忠的公房后,李昊大致审视了一遍黄籍上的户数,而后问道:“王弥为人暴虐,他的兵没在路上为难这些百姓吧?”

    主将的风格很容易影响到麾下兵卒,像北面的李廉,由于主将经常亲自修缮拒马、望楼,导致这部义军大部分人都会修营寨城池,虽然进攻无力,但守城绰绰有余。

    而王弥本人酷爱虐杀高门士族,在他手上的士族存活天数居然比井陉煤矿、绵山木场里挖煤砍树的士族男丁还要短。

    “没有,护送百姓的军士大多是军户兵,没在路上虐害百姓。每攻下一处乡野间的坞堡,王将军便派人连诛三族。”

    赵忠本人相当喜欢王弥将军的作风,由于他自己的经历,他恨不得亲自动手送这些士族上路。

    “王弥杀心太重,那些士族男丁完全可以抓起来等着攻城时当填河民夫,成年女子也可以分给弟兄们当妻妾。我准备派个监军去,你物色一个人选。”

    如今义军不缺土地,不缺甲胄,唯独缺乏壮丁,不能再让王弥这么祸祸下去了。

    赵忠面色大喜,虽然管着不少人,但他上位时间很短,养气功夫还不到家。

    “大将军,也不用我物色了,不如就由我监军王将军麾下,同时管辖所得百姓。”

    “你?”这个毛遂自荐让李昊有点惊讶,随即大将军表示了同意。

    赵忠与王弥出身完全不同,一个是冀州西部的赵郡人,另一个则是青州东部的东莱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上次出征前,我让你们商议的汉民、胡民杂居之策商议的怎么样了?”

    这点才是李昊特地在入城前跑到此处营寨的主要原因。

    “禀大将军,我与诸位上官、举主、同僚商议后,得出了两种安置之策。将已被汉人感化的胡民,按五汉五胡的户数配比安置,十户选一汉民队正,逃亡一户则其余九户皆受惩罚;未被感化的蛮夷胡民,则按八汉二胡的配比安置,以防胡民串联成事。”

    他嘴里的举主便是李矩的那个管家仆人张仁。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下,举荐人便被称作举主,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有很强的依附关系。

    这种关系类似于明朝科举制下的座主与举人、进士,是官员们天然的抱团缘由。

    张仁原先跟着李矩,李矩也在晋廷官场混过一段时间,这种隐形规矩也被传入义军的官场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