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评判

    第118章,评判 (第1/3页)

    淮安府城这场囤粮风波,最终,在蒲知府调拨常平仓部分粮食平抑粮价,又约谈城中粮商从别地购买调拨粮食后,逐渐归于平静。

    其后,时有传来北方干旱的消息,这些消息多了,再加上城中各家已经囤了些粮食,淮安百姓渐渐脱敏,不再会如惊弓之鸟般慌张。

    江淮之地依旧歌舞升平,方临时而就会听到哪家举行的宴席多么豪奢,轮休一家人去茶馆听戏也从未见人少过,与听闻中灾象已显的北方各地相比,淮安府城仿佛另一个世界。

    这些日子,轩墨斋也有变化。

    刘掌柜二儿子刘洪儒媳妇怀孕,刘老太过去照顾,店中的做饭事宜,自然交由了大儿媳妇刘丁氏,刘洪文因此也经常过来。

    刘掌柜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也因为二儿媳妇怀孕,跟着刘老太去二儿子那边,轩墨斋渐渐交给大儿子刘洪文——书院业师评价,刘洪文文章火候未到,与举人相差颇远,他年龄又渐大,纵然心中有些不甘,也开始接手轩墨斋,渐渐将重心放在店里。

    这日午后。

    方临在柜台前记账;黄荻送走一个客人;柴一苇拿着书放入货架,填充卖掉的书。

    以往刘掌柜坐的桌子,刘洪文在这里做八股文章——他也不是说彻底放弃科举,只是不像以前那般耗费全部精力,转为以时间熬文章火候。

    是的,对刘洪文的评价,他不置可否。

    他喝着茶,点评着三人,似有些像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群杰皆不足为英雄也’,又有些‘天下英雄,某可当之’的些许自矜、自傲意味。

    ‘黄荻是有些抠搜小气,稍有些爱小便宜不假,但大便宜从来不占,也不会死皮赖脸,不知分寸,惹人厌烦。’

    他话都说到这个这個份上,三人自不会败兴,都是说‘要听’。

    “我也看不懂,就是看字哈,好像比方哥差一些。”这是柴一苇的话。

    刘洪文听到三人的话,笑着摇头:你们三人啊,我对你们三个也有评价,可要听听?

    就说,当初成世亮借的五钱银子,黄荻提了几次后不也不提了么?

    “哈哈!”

    自己不好说,只说黄荻、柴一苇。

    方临则是笑笑,并未说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