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售卖

    第182章,售卖 (第2/3页)

,诸葛亮挑起重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由百感交集。

    “如此臣子,人臣之楷模,天下何处去寻?”洪泰帝感叹着,合上《三国演义》,看着扉页的那个‘义’字,久久难以回神。

    这时,陈大伴过来通禀:“陛下,董修撰递了牌子,在外求见。”

    洪泰帝对这個自己钦点的状元,还是印象不错的,放下书道:“召他进来吧!”

    董祖诰过来,自然是说红薯之事。

    洪泰帝听着,一向冷硬、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颇为动容,实在是,没人比他这个皇帝更明白,如此高产作物对当下天灾连绵的大夏是何等意义了!

    当然,也不说他这个皇帝如此好糊弄,董祖诰一说,他一下子就信了,而是他知道,这种事情很好调查,根本做不了假,他不认为董祖诰会……或者说,敢骗他。

    “陛下,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番薯来到北方,或许可能水土不服,做不到南方堪比麦子产量七八倍的产量,但想来二三倍总是有的。”董祖诰未防话说得太满,谨慎保守道。

    “如此也够了,哪怕二三倍,也不知能为大夏解决多少麻烦。”

    洪泰帝说着,忽而看向董祖诰,突然问道:“董修撰,你来京城也有数月,可是近来才想起此事?”

    “不敢欺瞒陛下,此事,乃是臣之义弟……”董祖诰说了方临来信,不曾贪墨半点功劳。

    至于说背后可能给方临带来的风险?他自问已经够谨慎了,但方临比他还甚,好像生怕被人迫害似的,就如此次番薯事件,他反复评估后,认为方临真不必多想。

    “原来如此。”

    洪泰帝却是误会了,听着董祖诰口中的方临,再想到朝中那帮文官,发自内心感叹道:“真赤诚之心也!为天下苍生,进献番薯,此为仁;不慕名利,如此大功德,让于你这个义兄,是为义,如此仁义之士,真是胜过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之辈,不知多少矣。”

    “如今未有实证,不好妄加赏赐,等验证之后,再酬尔等之功。”

    让董祖诰去了,他吩咐陈大伴派人去验证此事,亲自盯着,有结果立刻来报,随后,,高兴起身在店中踱步,好一会儿才又坐下。

    ‘今日大喜,朕也当奖励一下自己,可以多看些时候,就再看三回……不,五回吧!’

    宫中陷入一片安静,只有熹微的书页翻动之声。

    ……

    就在红薯手稿传送至京师,洪泰帝派人验证之时,淮安府城《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售卖开始了。

    ……

    轩墨斋,一大清早,店外等着取书的人就已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因为有着第一部、第二部的经验,这次不仅是店内,店外也设置了取书点,还有府衙派来的衙役,负责维持秩序。

    如此流程,出书速度极快,一本接着一本哗啦啦如流水。

    当初带着方临一行参观府城的肖姓小吏,如今带着灾民参观城中,路过轩墨斋。

    “肖官差,那是什么地方,怎么那么多人?”

    “好像是书肆,你看出来的人,最少手上都拿着两本书,还都这么高兴,府城人都这么有钱么?”

    “是啊,我一开始,还以为这里是粮铺呐!”

    ……

    “那是方大人的书肆,《三国演义》听说过没有?在府城那可是火爆至极,陛下看了都说好,还封了一个从五品的大官呐!”

    如今,方临也算是淮安府城的一张名片,肖姓小吏身为淮安府城人,说起方临,都感到骄傲:“对了,你们不知道,方大人当初也是逃难过来的,可要说如方大人这般人物,在哪里都如锥处囊中,这来了府城,很快就起势,一发不可收拾……”

    他添油加醋说了方临的发家经历,什么来府城不久,就找到了书肆的体面活计,后来,更是将当初做活的书肆买下,从伙计成了掌柜,在辩论大会上将人活活骂晕,一本《三国演义》洛阳纸贵,天下闻名……唬得这些灾民一愣一愣的。

    最后,轻描淡写,不经意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