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齐人的复仇和张敖哭汉庭

    第163章,齐人的复仇和张敖哭汉庭 (第3/3页)

    四周的百姓顿时觉得秦人太坏了,总是欺负别的国家。

    秦人是坏的,攻打他们的赵国就是好的,汉王应该支援赵国,秦人围攻赵国的事情在整个陈郡传开了,不少百姓都支持张敖。

    张敖用这种哭庭的方法也是无奈,他想面见汉王,但得到的消息却是让他等。他连等了十余天,但还是没有看到汉王,更加没有见到一个汉国的将军。

    英布这些人可记得当初张耳的嘴脸,嫌弃他们泥腿子出身,嘲讽的神情都摆在脸上了。

    更让他们不爽的是张耳陈馀,两人没有多大本事,却一个成为了丞相,一个当了大王,地位还在他们之上,现在面对秦军的围攻,才想起了他们,晚了!

    张敖在汉国碰的头破血流一无所获,整个人急的在驿站转团团转。而后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当年他父亲的门客刘邦此时是汉军的都尉。

    “叔父,现在我父亲危在旦夕,只有您有办法救救他了。”张敖送上大礼求见刘邦。

    刘邦看到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大侄子也是一脸苦笑。

    他投靠汉王之后,本以为他那个兄长张耳也是陈郡义军出身,在汉国应该是有面子,有交情的。他当初投靠汉王也是有这一层的原因。结果来到这里才发现,他那个兄长得罪了汉军大部分的将军,吓得刘邦提都不敢提自己的兄长是张耳,还告诫了自己的同乡,不要把这消息说出去。

    刘邦扶起自己的大侄子道:“你叔父也是寄人篱下呀,都尉看上去官职高,但在汉国就算不上什么,上面的将军哪个会知道我刘季是谁?想要劝汉王救援兄长这样,我也是有心无力啊。”

    说完刘邦也是一阵感叹,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兄长,此时却变得如此落魄,想要找一个能救援他的朋友都找不到了。

    张敖哭泣求道:“小侄现在方寸已乱,只求叔父能指个方向了,大恩大德,小侄来生必定结草以报。”

    张耳毕竟是刘邦的启蒙大哥,是张耳教导了刘邦兵法,跟着他学习到如何结交了官场上的人物。

    没有张耳刘邦最多就是个游侠头目,根本不可能了解官场上的情况,也不可能结交到萧何曹参这些本县大吏。

    刘邦想了想道:“叔父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你放下脸面,跪在汉王府的街道外,学习申包胥哭秦庭,让汉国更多的人知道这消息,说不定这事就有转机了。”

    张敖跪谢道:“小侄多谢叔父。”

    他父亲张耳硬抗了蒙恬30万秦军一个月时间的猛攻,邯郸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军攻破,他现在彻底顾不上什么脸面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不来援军,他父亲就死定了。

    于是就有了张敖哭汉庭这事情。

    而这个时候徐凡才知道张敖来求援。

    于是徐凡命令侍卫把张敖带到议事大厅来。

    张敖对着汉国高层,陈述当年六国灭亡的历史,想要汉国高层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虽然汉国的将领对张耳一脸不屑,但张傲说的唇亡齿寒却让他们感同身受,秦灭六国没有超过20年时间,很多人都经历了那场残酷的统一之战。

    当时那些君王贵族真的跟傻子一般。看的秦灭韩国,灭魏国,灭赵国,灭燕国。

    这些传承了几百年的国家一个个覆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一丝警惕,最终当楚国也灭掉的时候,只剩下齐国这一个国家。

    很有眼色的齐王建选择的是投降,以为这样可以投降少输一点,却没有想到始皇帝连一点残渣都不愿意留给齐王建,而出卖齐王建的贵族豪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现在都在为自己选择投降付出代价。

    谁又敢说今天他们不救援赵国,哪天会不会轮到他们来付出代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也要有几百年历史才能让上面的人忘记,而现在当年的事情也就过去十几年时间,这个世界还不至于让大家忘记这段历史。

    原本历史上,反秦义军就吸取了被秦人各个击破的教训,在章邯围攻张耳的时候几乎全部都去救援了。

    汉国虽然制定了以我为主的战略方针,但天下的局势再次发生了改变

    英布他们倒也不是想救援张耳,而是这次义军的表现真让他们有点惊讶了,项梁初战告捷,歼灭了3000秦军,同时13万大军把莒县近2万秦军团团包围,打的连连求援。

    连在海外的田横都雄起了一把,他带领陈馀联军在黄县歼灭了5000秦军,虽然这两战只歼灭了不到1万秦军,但有项梁,田横,陈馀三人在齐地攻城略地,冯劫手中的大军根本不可能离开齐地。连张耳都长本事了,被秦军30万大军包围一个多月时间,依旧能扛得住。

    最重要的是南疆也传来信息,任嚣病死了,整个南疆乱成一团,大汉在南方的敌人也消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