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经济军事结合与重建长安城

    第342章,经济军事结合与重建长安城 (第2/3页)

近70座城市,需要安排几千汉吏才能站掌管这些城池。

    没多久樊哙激动道:“我们漠南军营到了。”

    韩信丢下毛笔问道“这批新兵的素质如何?”

    樊哙道:“边疆就是这样,但到来军营就好多了,本将敢保证,军中绝对比你们老家的情况要好。”

    大汉和匈奴人这两年总体上和平,但小规模的战斗却一直没有停止。

    但唯一让新兵们放心的是,樊哙没有欺骗他们,这里的房屋都是砖石结构的两层楼房,修的比地主老财家的庄园还要好看。

    樊哙带领的士兵是大汉的第一批义务兵,也算是开创了大汉新的时代了。

    李玉道:“议事厅。”

    这其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了,年纪太大的淘汰,身高不足七尺的淘汰,有游侠经历的淘汰,经过亭长,县尉,郡尉的层层筛选,才选出这些身体素质高,人又踏实,身家清白的良家子。

    “朝廷用这样的方式,轮换将士,虽然战斗力会有所下降,但兵员的素质极其高,可以很快补全回来,末将以为这种方式更适合军队的长期稳定。”

    “都督还在想名额的事情?”樊哙道。

    韩信叹口气道:“这些士兵跟着本将在漠南吃了两年的风沙,和匈奴人在漠南打了两年,也是历经血战,本将自然要为他们寻找一个好的前程。”

    “本将没有欺骗伱们吧,这么好的军营,是不是比你们老家的条件要好的多了?”樊哙自豪道。

    只要再经过战火的历练,他们的战斗素质会快速超过大汉原本的常备军。

    在大汉这个手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这些技能也可以成为中产,算是对得起他们为大汉驻守边疆的辛劳了。

    从韩信建立漠南都督府开始,漠南军就一直在漠南肥沃的草场修建军事堡垒,招募草原上的胡人为民,定居,青储饲料,无限量的收购牧民手中的牛,羊,羊毛,皮革等草原特产。

    让这些汉人牧民快速发家致富,他们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大汉自耕农,毕竟他们手中不管是耕牛,羊,羊毛在大汉都是值钱货物。

    以前他们要被奸商盘剥一道,但现在他们成为了汉人了,那些奸商反而不敢这样做,只要能正常获取利益,养殖业还是很赚钱的。

    更不要说他们还撞上了大汉的时代红利,想要富裕起来自然容易。

    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之一,这一点在漠南这片土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做穷的吃不饱饭,每天担惊受怕的胡人,还是做一个生活富裕汉人,这根本是不用做选择的事情。漠南的小部落牧民纷纷赶着自己家的羊群投靠大汉。

    大量的匈奴人投靠大汉,成为了高贵的汉人,靠着牲口贸易,羊毛贸易,他们穿上大汉的丝绸衣服,用上了大汉的煤球炉,喝上了大汉的青茶,过上富裕生活。

    他们自认为自己的高等大汉人,极其鄙视他们散发的腥臭味的同胞,斥责为野蛮人。这些人成为了大汉最好的屏障和开路先锋。

    漠南都督府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一个强大盟友,那就是汉商。

    不管是修堡垒建据点,甚至安抚匈奴人都要花钱,而且是花很多很多的钱。

    大汉朝廷的钱财是有数的,主要投入的方向还是中原郡县,在大漠还是以防御为主。

    所以一般情况下韩信是弄不到这笔钱财做这么多的事情,直到汉商找上门,军事和经济联合才出现了现在这种强大的威力。

    随着大汉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水力纺纱车,新式纺织机的出现,大汉纺织业的产能成倍的提升,但原材料的增长却没有跟上这一个产能。

    以至于大汉,很多商家都心疼自己的纺织厂,只能运转半年时间。

    羊毛布的出现,对大汉的作坊主来说可谓是救世主。

    他们只要改造一下机械,空闲的纺织机就能纺织出精美保暖的羊毛布。这种布料也更适合北方的气候,现在河北之地的百姓普遍都有一套羊毛布制的衣服。

    羊毛这种原材料在北方太常见,数量也大,随便给两钱胡人就会一袋一袋的把羊毛卖给他们。

    羊毛布不到两年时间,横扫了整个大汉市场,成为了大汉第二大的布料来源(第一是麻布)。

    大汉的纺织业本就发达,徐凡开水利外挂之后,纺织效率已经到达手工业的最巅峰。

    北方的羊毛很快就不够用,羊毛的价格更是在持续上涨,以前随便两钱能购买一袋的羊毛,现在价格翻了一番。

    于是养羊就成为了很多作坊主的执念了,北方养的羊太少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纺织机的需求。

    那些商家看麦苗都像看草场一般,如此清脆的草料养上一群羊该多好。

    但这些商家要是敢在大汉内地做这样的事情,汉吏的铁拳会直接教育这些人,让他们明白谁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

    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盯上大漠了,这不就是无穷无尽的草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