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举荐接班人和大汉第一次中考

    第401章 ,举荐接班人和大汉第一次中考 (第3/3页)

做到公平公正,保证大汉的各方势力都可以进入大汉官场,成为大汉的上层人。

    而大汉第1次中考的时间,则定为秋收之后。

    大汉历十年,七月十五日。建章宫。

    结束朝会后徐凡特意留下丞相周章,假相张良,陈平,御史大夫陈林。

    徐凡看着几人道:“今年就是大汉十年了,今年贤者会,诸侯大会之后,我大汉的三公就正式更新换代了。”

    “我们是患难之交,你们有什么想法现在都可以提出,想要三请三辞的礼仪,还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荣誉,或者是诸侯国都可以提出来。”

    周章笑道:“这些繁琐的礼仪就算了,三请三辞是为了彰显君主爱才,对臣子的重视,是旧时代周礼的遗留,但我大汉是天下人的大汉,本相也是大汉的主人,自己留自己算什么事。

    这套不合时宜的礼仪就从我等开始废除吧。至于诸侯国也算了,大汉就是我的诸侯国。”

    徐凡想了想道:“那就给丞相加封万户,让丞相每年能100万钱的年金,也算是大汉的百姓酬谢丞相这些年来的辛劳。丞相要是有教书育人之心,就留在长安成为校长,朕再加封为太师。”

    对于徐凡的提议,周章想了想没有拒绝道:“臣的确是要把这些年理政的经验,记载下来传递给后人。”

    他是黄老出身,算是做到立功,立德了,再做到立言,人生也就算是圆满了。

    而后徐凡看向张良。

    张良道:“属下想要再立韩国,也算是做到了对父亲和兄长的承诺了。”

    张良的父亲是死于秦统一之战,张良两位兄长也是死于韩国复国的行动,所以复兴韩国也是张良的执念之一。

    要是历史上的大汉,张良是不会提这样的意见的,但现在大汉的情况却不同了,诸侯国都有四百余,再建立一个韩国就算不得什么了。

    徐凡道:“子房可去南海圈地,建立韩国,朝廷提供一艘万石海船,一亿钱货物支持子房建国。”

    张良笑道:“臣叩谢陛下。”

    而后徐凡看向陈平。

    陈平道:“臣小时候历经艰苦,现在人老,不想再受开拓之苦了,只求留在关中颐养天年。”

    徐凡道:“朕加封假相万户,年金百万,加封太傅。假相可留在长安城为朕理政提供意见。”

    陈平喜道:“多谢陛下。”

    最后徐凡看向陈林。

    陈林淡然笑道:“陛下把臣的功劳全部封给阿胜吧,我也不想离开长安城。”

    徐凡点头道:“朕加封陈胜为吕宋国公,以后整个吕宋岛都是陈胜的封地。大人朕封你为太保,大人就留在长安城颐养天年。”

    “多谢陛下。”

    徐凡说完周章这些人的待遇之后,继续问道:“你们对自己职务的继承人有人选举荐给朕?”

    周章想了想道:“通政司左长萧何,处政老道,思维周密,又精通历代律令,其所学也是黄老,他为大汉丞相可以延续臣的政策。除此之外,通政司右长曹参,文武双全,处事干练也可为相,大司农商农,为人踏实,又愿意深入乡村,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农业技术人才,他可谓假相。”

    而后徐凡看向陈平,陈林等人。

    陈平道:“税监令周勃,朴质刚毅,是一员能实干的汉吏,他为丞相可以推进大汉的各项政策。”

    陈林想了想道:“臣举荐吴广,陈岗,陈锤这些老兄弟,他们这些年也是功劳,苦劳不少,最重要,这些老兄弟对陛下忠心耿耿,有他们在,陛下才能坐立朝堂。”

    张良想了想道:“那臣就举荐叶内史,叶内史的功劳陛下也是知道,臣就不多言了。”

    徐凡听了周章他们的举荐人点头,内心开始思考起来,该让哪些人上位,对九卿之位又该如何调整。

    大汉历十年,十月十日。

    今年大汉的科举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汉吏斗吏,百石小吏的考核开始下放到郡一级。

    同时大汉开始了第一届,全国性质的中考,由大汉教育司司长伏生主持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考入大汉的墨子学院,鲁班学院等15座学院,整个大汉学院招生名额高达2万人,由大汉50个郡县按照人口分配,同时大汉400诸侯分到2000个名额。

    这引起的轰动效应甚至超过了大汉的科举,毕竟现在科举的数量越来越少了,但学府却一次性招募2万人,这比起越来越少的科举来说,考学府简直是条阳光大道。

    最重要的是从大汉的学府毕业出来之后,根本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不管是去大汉的各方诸侯势力,还是地方上的郡县,朝廷官署,作坊都不缺少他们的工作,而且俸禄待遇极其高。

    第一次出现的中考,成为了整个大汉各个阶层家族,改变命运的机会,整整有十几万学子踏入考场,他们将会争夺这不到两万的名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