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材料太好也是个问题(3k)

    第128章 材料太好也是个问题(3k) (第1/3页)

    第131章 材料太好也是个问题(3k)

    没有发生因为高振东年轻,有人不服,挑衅权威,然后装笔打脸的故事。

    这个年代的同志们,大多相对淳朴,对于命令,理解了,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然也有不服气的情况,但是高振东这次没碰到。

    原因倒是简单,京钢厂搞研究的好几个人,不久前还在三轧厂叫高振东“高老师”呢。

    加上591、592、593转产过程中的技术转移,京钢厂是承担了其中一个钢种的生产的。他们的生产技术人员也没少请教高振东,甚至一般的问题,还够不着请教高振东的级别。

    所以高振东一来,这边的同志非常欢迎,甚至京钢厂的一位副厂长专程接待,负责对接。

    从级别上来说,可比高振东这个虚职的副科长高了不知道多少,京钢厂这個配合的诚意不可谓不足。

    这是对高振东的重视,都是十七机部直属企业,知道高振东不是只有一把刷子,人家那是开刷子铺的,好多把刷子呢。

    而且,京钢厂还有个小九九,既然第三轧钢厂没有设备和车间试制这个钢种,那这个钢种如果在我们厂试制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拳头产品又要多一种了?

    看看,多么淳朴老实的想法,何等平平无奇的希望。

    对于这次来京钢搞研究,轧钢厂第一研究室来了一半人,另外一半人留在轧钢厂。

    除了轧钢厂日常工作的原因之外,还在于这次的材料是要直接轧制成中厚板,直接成材的。

    炼钢是京钢厂的事情,但是轧板,那就是第三轧钢厂的专业了。

    所以高振东把所有人员一分为二,两边齐头并进。

    来京钢这边的同志,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的,不过高振东并不这么想。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拿到的原始材料实在是过于详细了。

    乐观估计,这次的过程,应该要比ESR要短。

    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大家很快进入状态,各自开展工作。

    高振东在给京钢厂的技术人员讲解此次的工艺。

    “.前面我说的,就是对这个材料的总体要求,总的来说,这次要求里面生成的铁素体越少越好,要把碳、硫、氧的含量控制得越低越好。”

    “高主任,具体是要控制到什么程度?”

    “碳在万分之三以下,硫和氧,在万分之一左右甚至以下。”

    这个要求一出,京钢厂的人倒抽一口冷气。

    我知道你牛笔,但是你不要吹牛笔。

    钢,铁的碳合金.

    从这个定义就知道,碳和钢的关系有多深。

    虽然这次试制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但是这个小数点后4位的要求,在这个时候的确有点高。

    甚至他们的检测手段,检出限都高于这个数值,也就是说最好的仪器都不一定能测出这个含量来。

    “高主任,这是不是有点太难了。”

    “先走起来吧,我有一定把握。”

    见高振东都这么说了,京钢厂的同志也不含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