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来自地面的压力(3k)

    第158章 来自地面的压力(3k) (第1/3页)

    防工委在高振东做前期工作的时候,也出了不少力,把现有相关装备的材料都给了他一份。

    好在步兵战车这东西是个大路货,与其相关的比如现有火炮技术资源这些,不涉及太深太敏感的东西。

    有对海空火炮比较了解的同志,对高振东这个说法表示赞同。

    “的确,高主任这个想法不错,海军的北边25毫米炮的确要合适一些。”

    “嗯,而且空军的37炮已经在随配装战斗机准备停产了。”

    只有使用方的想法不太一样:“那啥,我们能不能整个100炮上去?”

    你这是想要BMP-3是吧,高振东差点笑出声来。

    不过他还是解释道:“这么搞,搞来搞去就搞成突击炮了,暂时技术和资金上,都不太适合。”

    使用方有几分遗憾:“也是,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高振东还是解释了一下,其实他也认为炮塔高点,甚至车体高一点在未来作战环境下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这个现在可不能说。

    “都打到炮塔上了,高点矮点区别也不大了。”

    有的同志在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提出了一個比较具体的问题:“上面顶个大炮塔,这样会不会造成整车投影过大,增加被弹面积?”

    这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炮塔有点区别,但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炮塔被击中时人员的伤亡。

    “你刚才说的那个反坦克导弹.”

    “可以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的吧,把车体做矮一点。”

    散会后,使用方代表一脸的满意,一副得了新玩具的表情。

    “您能不能像步兵战车一样,也推动推动?”

    “应该问题不大,增加不了太多。”

    “增加一点还是值得的,而且我们可以把凸出的炮塔,尽量设计为容纳机械部分,人还是在车体内操控,就算光电系统暂时不成熟,我们也可以用潜望式瞄准系统来解决嘛。”

    机动性:最高速度60~70km每小时,履带式行走机构,连续最大行程500~600km,可以无准备直接浮渡,浮渡速度6km每小时。

    高振东哈哈大笑:“原来你们盯上了这个东西?这个我只是知道有,但是具体的情况,国内的发展,我就不太清楚了。”

    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研制第一代步兵战车的决议,由防工委随后组织厂所进行研制。

    最终,大家商定了步兵战车的初步指标。

    对于这个建议,使用方大为高兴:“对对对,这样即保证了火力,又能提升人员的生存性。”

    防御:正面能抵御其自身25mm机关炮穿甲弹射击,侧面和后方要求能抵御12.7mm机枪穿甲弹射击。

    其他同志想了想,纷纷回答。

    对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高振东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不用推动,2年后也上马了,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性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基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高振东笑道:“客气了,什么事儿,你说。”

    火力:主武器为25mm机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