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69章 基本班底(一)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69章 基本班底(一) (第2/3页)

也俊父子俩这次过来,主要也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周进感到很满意,还特意留了他们俩吃酒。

    卫若兰早就和史湘云订了亲,但这一两年来,双方因为史家陪嫁太少的问题,拉扯了许多回,以至于婚事拖延至今,还没有办下来。

    在卫家人看来,史家才陪嫁几床棉被,即便宣城伯府无所谓,但世人背后的闲话,怕是很不好听呀。

    宣城伯府原本打算再拖延一阵时间,总要把史湘云的年纪,再拖大一些,等到史家人着急了,再讨论陪嫁多少不迟。

    可现在出现了突发情况,卫若兰即将南下,这次婚事办不了,便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宣城伯府改变了立场,想要迅速把婚礼办掉,史家人也不敢说太多硬话,生怕婚礼办不成,把史湘云活生生地熬成一个老姑娘。

    老姑娘能落得什么好?像已故傅通判的妹妹傅秋芳,三天两头去桃花巷傅检家中,就是为了在巷子里,和那个张诗卿偶遇,真是恨嫁之心昭然若揭,把大家闺秀的脸都丢完了。

    鉴于此,史湘云的婶婶保龄侯夫人难得大方了一回,掏出了一百两银子给侄女儿添嫁妆,计锅碗瓢盆一套,被褥八床,各色衣裳两箱,压箱底钱合计三十吊,也算是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了。

    周进被邀请至宣城伯府吃酒,并由宣城伯本尊亲自陪同接待。宣城伯卫应爵慨然表示,他将从府中家丁中抽调一百名好手,随同卫若兰前去上任。

    宣城伯府虽然家大业大,但府中能上战场的家丁,也不过三百五百人,大部分还被山海关副总兵官卫时秦带走了,能再抽调一百名好手给卫若兰,不说是对松江伯周进的鼎力支持,至少也算是在周进这里压上一注了。

    张安世旧籍广陵,他父亲张全勤虽然在詹事府司经局洗马这个秩从五品的官位上,蹉跎了将近二十年,一直得不到提拔,但张家在广陵,却是一个颇有名望的大家族。

    广陵张家人丁兴旺,族中子弟众多,光是张全勤这一辈的堂兄弟,就有二十余人,更别提族中叔伯辈和子侄辈的人了。

    张家在广陵经营多年,名下资产无数,仅家中奴仆,就有上千人之多。田庄数十处,商铺上百间。

    每年张家在田租、商税方面的收入,足以支撑起一个中等规模的世家开销。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全勤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詹事府司经局洗马,既没有什么实权,又捞不到一丁点儿油水,但他却不敢轻易辞职。张家偌大家产想要得到保全,不被有心人觊觎,还得靠张全勤在朝中打点疏通关系。

    这次张安世从翰林院出来,在新任松江知府周进手下做通判,张全勤也意识到该张家重金下注了。

    他写了一封家书,让周进南下经过广陵时,转交给他们张家族长张全辛。

    张家虽然在广陵家大业大,但他们在京中官场,却只有这个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张全勤撑场子,再加上张全勤的儿子张安世又是进士出身,父子俩同朝为官,广陵张家对于张全勤的嘱咐,一向都是言听计从。

    在家书中,张全勤要求族长张全辛,尽一切可能配合松江伯周进的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家中产业的一部分,向松江府境内转移。

    这封家书并没有密封,周进当着张全勤的面看完这封书信后,不由霍然一惊,“广陵张家竟然如此看好我?你们也不怕已故张首辅一系的故事重演?”

    张全勤坦诚道,“我正是因为担心已故张首辅一系故事重演,才迫不及待地率领族人,向松江伯积极靠拢。我虽然官做得不大,但在北平官场,冷眼旁观二十年,不知道见识了多少次潮起潮落。张首辅势大后,当初和他保持距离的那些骑墙派,没有一个落到好。如今已故张首辅千金、永宁公主张诗韵成为了松江伯府的女主人,我们广陵张家敢不从命?”

    “这这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