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方针政策

    第267章 方针政策 (第2/3页)

体会,你在京师城破撞钟召集文武百官的时候,可有人来?”

    “你自己或许还不觉得,但是包括道衍和尚在内,他们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不建议你赶往南京去。因为,没人鸟你!”

    他的话,崇祯皇帝或许不明白其中的个别词是什么意思,但是整体的意思,他却是明白的。想起在京师撞钟的那会儿,崇祯皇帝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他的情绪顿时低落到了极致。

    此时的他,是真正的认识到了,为什么之后有人会认他这个皇帝,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有朱海军的帮助而已。

    有点绝望之下,他忍不住抬头,带着极度沮丧问朱海军道:“还请天师指点。”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和缓了点语气,对他说道:“所以在我看来,你第一步就是要重建你的声望,让天下人能服你,能认你这个皇帝,只有这样,你才会是皇帝。”

    “当然了,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认你是皇帝,服你,听你的话,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你那英明神武的祖宗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你只要绝大部分人能认你是皇帝,这就够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觉得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该怎么做呢?

    他一点头绪都没有,便只好再说道:“恳请天师指点,朕该怎么做,才能赢得天下大部分人的认可?”

    坤兴公主和王承恩直到此时,才大概明白了天师和皇帝在争论什么?

    皇帝怎么样才能赢得天下大部分人的认可?想着这个问题,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崇祯皇帝的期待中,朱海军却话锋一转,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崇祯皇帝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自古以来,王朝不管多强大,短则几年,几十年,长则也不会超过三百年就会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为什么?”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稍微想了一下,然后便疑惑的摇摇头回答道:“朕见识浅薄,还请天师指点。”

    这时候的他,态度已经摆得很低了。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提高了一点声音,用带着坚定的语气对他说道:“不说绝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私有制!”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有点听不懂,便疑惑的问道:“土地私有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那隋唐时候的均田制,并不是土地私有制。为何隋唐也不过三百年便亡了呢?”

    坤兴公主和王承恩听到这话,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个的问号,实在猜不透皇帝和天师到底在谈什么了:不是在说怎么样让大部分天下人认可,咋一转眼又说到隋唐为什么亡了?

    而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之后,便马上回答道:“隋唐确实实施了均田制,并不和大明朝一样是土地私有。但是实际上隋唐时候的官宦世家,还是掌握有大量的土地,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土地,从而给了官宦世家吞并他人土地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其实还是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回答,他其实有点听不明白。对于历史,他真没那么多时间去仔细研究,因此没法反驳朱海军的这些话。但是,他看到朱海军侃侃而谈,就觉得朱海军说的应该是没错的。

    朱海军看到他的表情,便继续对他解释道:“为什么土地私有制会有非常大的危害呢?都能决定王朝兴衰!因为私有制,会导致土地兼并,最终土地会慢慢集中到极少部分人,导致大部分人就没有土地,只能仰仗别人求活命。这么一来,只要收成稍微不好,甚至天灾人祸之下,大部分人没有吃,除了饿死之外就只有造反了。”

    “再进一步解释,只要土地私有,那么有特权的那些阶层,也就是你能理解的官宦世家,地主豪强,他们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用各种办法去吞并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田地。使得他们掌握的田地越来越多,而普通老百姓最终只能去他们手中租种求活。”

    “他们用什么办法来吞并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呢?比如说强买强卖,或者转嫁税收等等,要展开来说的话,根本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你只需要知道。一个王朝经过几百年之后,田地便会集中到少数人身上,大部分农民没有了田地,便成了动乱的根源。”

    “农民是占了天下人中绝大部分,一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挨饿受冻,那便是天下大乱之时。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敏锐的抓住了什么,便连忙向朱海军问道:“天师的意思,是朕要赢得农民的认可?”

    天下人中最多的人便是农民,按照天师之前的说法,可不就是要赢得农民的认可!

    这个问题,他甚至都不需要朱海军来回答,自己就能确认了,因此他就马上又补上一句道:“所以朕要废除土地私有制,但又不是隋唐时候的均田制,那是什么呢?保证每个农民都有田可以耕,并且不会被兼并?”

    事实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