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国运大涨

    第142章 国运大涨 (第1/3页)

    孙传庭走后,朱常淦深出了一口气。

    三边总督的人选,他选来选去,还只能是孙最合适。

    洪承畴不行,杨嗣昌不行,孙承宗更不行,他们都太过有自己的主意。

    因为这其中不仅仅是剿匪,还有整顿吏治,其中各方利益在其中。

    选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以皇帝的意志而转移。

    轰隆~

    紫禁城突然下起雨来,绵延在大明皇城之上,雨滴砸在檐上,墙边传出来刷刷哗哗的声响。

    雨势很急,劈打着窗棂。

    宫里面的几个宫女和小黄门在那里说着话。

    隐约之中,朱常淦听到:“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多旱情有缓解.”等字眼。

    朱常淦怔怔地看着雨雾弥漫,朝着乾清宫裹挟着拍过来。

    王承恩连忙拿了雨伞过来,“皇爷,快进去吧,这样会着凉的。”

    “王承恩,今年的雨水比往年要多吗?”

    “皇爷圣明,所以才风调雨顺”

    朱常淦笑问对方,“那你告诉朕,如此雨水,百姓的收成比往年多几成?”

    “.”王承恩顿时语结。

    他怎么可能知道比往年多几成,这是钦天监的事情,自己也不敢乱说。

    朱常没有理他,凝神一道蓝色的属性框出现在眼前。

    「主线任务拯救大明朝完成度:2189/10000」

    「大明朝国运值:-28,(国运为负,但天灾人祸开始减弱,小冰河变冷的趋势也在变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改变」

    「已延续大明国祚:500天」

    「现代寿命奖励:500天」

    「资金奖励:13,698,630元」

    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国运,马上就要扭负为正,

    到那时,大明的干旱、蝗灾等天灾人祸狄然比之前的情况要有极大的改善。

    朱常淦心情顿时大好,想了想问王承恩,“宋应星最近可有递奏疏过来?”

    “回皇爷,没有。”王承恩仔细回想,当年他之所以成为除魏忠贤之外的十三太保第二人,其最大的本事便是记性好。

    “走,他没有时间,朕就亲自去。”

    务农司,

    朱常淦再次见到宋应星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来,正穿着老农的衣服,跪在地里面检查着红薯的长势。

    之前在兵仗司的时候,宋应星就是数据控。

    如今到了务农司,他这种习惯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的“猖獗”。

    每一块田地都被区分了出来,标记上号码。

    每个号码都有相应的人负责,有专门负责水肥的人,有负责除草的人,就连施的有机肥,也要精确到一瓢不能多。

    而他负责记录、分析。

    数万亩红薯,在他的严格规划之下,井井有条。

    “臣叩见陛下。”

    “宋司正,眼下你们这是在干嘛?”

    “回陛下,在追肥,后续便是翻秧苗,防止红薯疯长。”宋应星如实回道,“陈山青说,他们福建那边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翻红薯秧,说是能提高产量,臣要记录一下,看到底翻秧苗能提高多少产量。”

    “秧苗适应的可还好?”

    “回陛下,完全可以适应我们北直隶的旱情,前几天的雨水势大,我们也修建了排水渠.“

    不得不说,宋应星在农业方面有着天生的敏锐,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他手中的资料已经有了好几沓,从红薯的秧苗培育,到如今如今开始追肥。

    他事无巨细,每一块田的情况都记录在案。

    “陛下,这东西真的可亩产三千斤以上?”

    即便到了现在,宋应星对于番薯的产量还是有着怀疑,或许正是这种怀疑,让他越加的较真。

    朱常淦笑了笑,“朕比你更想看到番薯的收获。”

    这东西一旦形成量变,大明的整个形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有明一朝,永乐年间人口在6700万左右,到了中后期,人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多亿,到了崇祯朝,连绵不断的动乱,人口不增反锐减至一亿以下。

    但是在清朝顺治到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