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靖难之役,皇位争夺

    第16章 靖难之役,皇位争夺 (第2/3页)

极是!朕定当留下记录,让后世明辨是非!"

    于是,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名为《奉天靖难记》的史书,详细记载了靖难之役的始末,以及他登基后的种种改革和成就。

    这部史书不仅成为了后世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成为了朱棣为自己正名的有力证据。

    时光荏苒,朱棣在位期间,明朝国力达到巅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朱棣心中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他得位不正,担心后世史书对他评价不高。

    终于,在朱棣在位第二十一年,他决定再次北伐蒙古,以此证明自己的文治武功。

    然而这次北伐却遭遇惨败,朱棣也在归途中病倒,不久后病逝。

    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继位,年号洪熙,是为明仁宗。

    仁宗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宽松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然而朱棣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明君,也有人认为他是篡位者。

    但无论如何,朱棣在位期间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同样是明朝。

    朱允炆这时候端坐在皇位之上,满脸都是焦急和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朱棣那个乱臣贼子,靖难居然会成功?!"

    朱允文自认为,自己已经对这些叔叔们仁至义尽。

    但没想到朱棣还是要发动靖难,不仅如此他还成功了,并且缔造了一个盛世。

    这让朱允炆格外的恐惧,如果皇位被这么轻松的夺走,那他不仅是整个大明最耻辱的皇帝,恐怕最后也活不下来。

    所以不管是为了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是为了自己的小命,朱允炆都绝不允许朱棣靖难成功。

    "快宣心腹大臣们入殿,朕有事想和他们商量!"

    朱允炆话音刚落,殿外的宦官们立即高声传唤,召请诸位心腹大臣前来。

    一时间,大殿外脚步声急促,大臣们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