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古代城市里的普通百姓如何生活?

    第137章 古代城市里的普通百姓如何生活? (第1/3页)

    【在古代的城市里,普通居民是如何维持生计和日常生活的?】

    【城市虽非直接的生产资源场所,然而《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不是向我们展示了古时人们在都市中如何寻找生活之道吗?

    画中描绘了酒馆、餐馆、市场、武器店、布匹商店、药店以及厨具商行等,这些都是宋朝时期汴梁城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汴梁城内,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是百姓们的主要职业,通过这些行业,他们得以谋生。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

    画中可以看到铁匠、木匠等手工艺者,推车小贩售卖各类商品,还有表演杂技的艺人,以及医生、私塾教师、客栈老板、磨坊工人等,各种行业在画中热闹非凡。

    至于这些居民的生活状况,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困苦的居多,大多数人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在北宋时期的汴梁,居住着一位名叫冯冠道的学者。

    他曾多次尝试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因此无法从事农耕。

    于是他在汴梁城中担任了教师,负责教授孩童们读书识字。

    冯冠道执教长达二十年之久,他的月收入约为几千文,折合为几贯。

    同一时期,宋朝的吴中地区有两位贫穷的平民,他们以捕鱼为生。

    每日大约能赚取300文,平均每人每日的收入约为150文,与冯冠道的教育工作收入相比较,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在汴梁城,普通劳动者的日收入大约是100文,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已经算是较为优渥,属于收入较高的普通百姓。

    根据历史记载,在北宋时期的沧州,有一位少年因母亲长期卧病,且无父兄照顾,被迫以卖瓜果为生,每日所得微薄,仅能维持他与老母亲的生计。

    这位小贩的日收入,便是他推车贩卖所得的数十文钱。】

    【而在吕南宫所著的《灌园集》中,有提到淮西的一位男子,他通过为富裕家庭做零工谋生,每天依靠体力劳动能够赚到100文,有时运气更佳,收入会超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