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朱元璋的斟酌

    第153章 朱元璋的斟酌 (第1/3页)

    【观察一下秦始皇,隋文帝和朱元璋的决策,他们是否还敢于随意决定继承人?

    他们选择将皇位只传给正室所生的长子,因为他们担忧这会引起国家的混乱。

    遗憾的是,他们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似乎忧虑之事往往成为现实。

    朱元璋并没有全知全能的能力,如果他能够预见到朱棣会发动叛乱,他或许会直接把皇位传给朱棣,或者他会选择提前除掉朱棣。

    虽然朱元璋对朱棣有着深厚的喜爱,但在他看来,国家的和平稳定更为重要。】

    【朱棣无疑是马皇后所生,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被封为燕王这一关键职务。

    在那个法制严格的历史时期,如果朱棣不是正统的嫡出子嗣,那么不可能会有众多的人观察形势而采取行动。

    至于《太祖实录》,它岂能是轻易就能被篡改的文献吗?】

    【将一个非嫡出的子嗣安排去守卫前代的都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

    还让他在徐达的指导下获得实战经验,并娶了他的女儿?

    况且朱允炆本人也是庶出之子,我更愿意相信老朱是因为对亲近的人施以恩惠,这才决定了太孙的身份。】

    【朱允炆在继位之前,的确拥有极佳的运势。

    尽管太子妃常氏已经去世,但朱雄英尚存于世时,吕氏的扶正显得合情合理,因为朱雄英健在,扶正吕氏不过是对吕氏的一种优待。

    如果朱雄英早逝,随后常氏在诞下朱允熥后因难产去世,那么吕氏的扶正就绝无可能。

    因为这会遭遇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而朱元璋和其子也绝不会在有朱允熥的情况下,强行立朱允炆为嫡长子。

    不仅常氏与朱雄英的去世顺序不可颠倒,朱标和朱元璋的离世顺序也同样关键。

    若朱标继位,那么由勋贵和藩王相互制衡的政局便最为稳固,得到蓝玉和傅友德支持的朱允熥,将更被视为储君的理想人选。

    在朱标的统治时期,谁是嫡长子,并非取决于出生的先后,而是取决于谁的势力更为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