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稷下》 第二回:稷下学院,弹丸之湖(一)

    第一卷《稷下》 第二回:稷下学院,弹丸之湖(一) (第2/3页)

为继承‘稷下学宫’之学究,再创‘百家争鸣’之宏伟景象……”

    ——以道家思想为首的稷下学院孕育而生。

    “学院以‘天邃阁’为首,依次以田字对称而建,设德道、春秋、孟合、南华,四大分院……”

    ——曾最繁盛时期,至多可以容纳近千余人。

    “无论是平民或者权贵,它穿越界域的限制,广纳四海天地间的纷纷学子。”

    ——它是学术上的又一新起,也为欣欣向荣的大唐储备着诸多人才,在当时稷下学院尤为盛名!

    稷下学院便是效仿齐国的稷下学宫而建立的,在继续促进大唐的文化、学术等交流的同时,又专门培养一些具有专项或综合技能的学子。这里学术开放、交流广泛、理念前卫,它不比传统的私塾学院,也不以科举考试为教学目的,它是自由的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圣地。其中四大分院主要以道德、法礼、军政、综武四项主要的教授,而天邃阁便是所有学术交流及成果的记录宝库,不但存有自建立以来的重要学术成果,还珍藏了历史稷下学宫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资料。

    说稷下学院盛名,那些似乎是数多年以前的光景了,自周武皇帝着力推崇科举制度以来,稷下学院便被立为了“禁地”。更多的学子都前往科举考试中寻找自己的前景仕途,而不再有广泛学者前来交流,更重要的是缺乏了国库的支持。如今木碑已褪去了原有的颜色,昔日的红砖绿瓦、缤烂彩木也没再那么光耀,显然看似干净整洁的学院内设,则更多看到的只是它的孤零与凄凉。而今远眺,相加不到二十余人的稷下学院,它远远地却静若一座道庙!

    临武爷悠望着眼前的稷下学院,心中又泛起一丝踌躇,不由得低声道:“真是神昏的二十年!”

    没有人说话。

    杨天恒打破沉默,缓声说道:“听说从未有人上去过。”他望着稷下学院后方那高耸的山峰,又道:“我此番的目的就是它。”秋凤珺自他身后,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眼光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一晃而逝,很快又望向那山峰。易学舟也有些疑惑的看着他,对他突然道出此行的目的而感觉有些突然。其他几名学院弟子似乎也有些好奇,未等他们询问,荀越很快将他们的疑虑道了出来:“学院一向有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攀登那山峰。而且……而且那山间时常有野兽的嚎叫,近年来学院更是连后山也禁入了。”荀越自小在稷山长大自然是知道玉神峰。

    卯一道:“听说通往那山顶的道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断裂了,根本无法通往。”他想了一下又道:“也并非不可,徒手攀爬再配以钩绳固定尚有可能做到,但亦是凶险非常。”荀越想,父亲确实也曾严肃的说过那山峰陡峭不可攀爬的事情,从小到大也没听谁说有上去过的,他也好奇指着玉神峰又道:“那山上有何特别之处吗?”

    随指望去,稷下学院后方是一片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广阔树林,远处的树林间有一条白色的水线自第一座山峰之间垂直而下。瀑布后方是第二级山峰,随后便是主峰——巍然耸立的玉神峰。它高耸傲云,独立于青翠山茂之间而有一种说不出的碧灵气息。山峰之间被雾气环绕,又见雾云上端独峰对日,仿佛那上面的风光无限美好。

    所有人都望着玉神峰,没有出声。杨天恒的目光异常坚决,说道:“听说那上面有个封神台,相传是周武帝登基后第二年建立的,对外界称是为了巩固大唐基业,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上那是为了给她自己祈求长生。如今那台子早已废弃多年。”他轻咳一声又道:“说它建在这稷山中,就是为了借这稷下学院的人杰地灵和百年灵气。但是武皇帝终归没有能得道成仙。”

    荀越道:“天恒哥哥为何要,”他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那是杨天恒的公务,眼下人多不便多问。

    杨天恒知道他想要问什么,也知道所有人的疑惑,说道:“也是奉命顺便探查一下而已,并无其他目的。此番回来主要是就是探旧。顺便报喜。”

    荀越道:“报喜?”

    杨天恒道:“越儿等会就知道了。”说罢已漫步往学院走去。荀越紧跟在后面追问:“报喜,什么可喜?天恒哥快说说……”一面跟着行去。

    玲儿发现临姐姐自从杨天恒出现后就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她似乎有什么心事。玲儿好奇的小声问道:“姐姐为何不说话,是在想什么事情么?”

    临姐姐一缓神,道:“当然,我在想,那上面会不会有专门吃十二三岁小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