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纸上谈兵

    第七章纸上谈兵 (第1/3页)

    攻城一月有余,燕军将士虽然悍勇,但高句丽人也极其顽强,双方皆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辽东城原为襄平城,高句丽尽据辽东后,改称襄平城为辽东城。

    改筑后,城方形,内外两重城垣。城门三,东西门相对,双层门楼。城垣有角楼、雉堞、女儿墙等建筑,城外西北还有两层高楼建筑,规模宏伟。

    这样一座坚城,还有上万高句丽人守卫,军资粮饷充足,想要从外部攻破并不容易。

    慕容英见久攻不下,终于没能忍住亲自下场,令造布囊百余万口,满贮土,欲积为鱼梁大道,阔三十步,高与城齐,使燕军战士登而攻之。

    又将作监达奚长宁督造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在鱼梁道两边,俯射压制城内。

    摆明了就是要拿人力物力,耗也要把辽东城耗下来。

    “当年司马宣文,是如何攻下此城的?”高台之上,慕容英突然问道。

    一众臣子闻言,却一个个的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并非他们不知故事,而是搞不清圣人突然提起司马懿来是什么意思...

    毕竟司马懿本人虽然没有叛魏之举,但他的儿子司马昭可是被魏宣帝诛杀,他本人的口碑和形象,比起汉朝的霍光都差远了。

    突然提起这位来,众人们都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皇帝提起这位的用意。

    见众人都不答话,兵部尚书薛楚开口道:“回至尊,司马懿平辽东之役,是魏景初元年,魏幽州刺史公孙渊在辽东反魏称王。次年六月,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渊军数万修筑壕堑二十余里,坚壁辽隧,拒敌于辽水西岸。司马懿佯装出师向南,引渊军尾随追击,而暗渡辽水直指辽东郡所襄平,也就是眼前的辽东城...”

    “...七月,大雨连日,辽水暴涨,平地积水数尺。公孙渊凭兵马众多,据城恃雨,不肯出降。魏将张静恐惧,欲移营退兵,司马懿将其斩首示众,仍固守不怠...”

    “...月余,雨霁。魏军向城内发起猛攻,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公孙渊两次遣使求和,均遭拒绝。城溃,公孙渊父子将数百骑逃跑,被魏军斩杀于梁水之上...”

    慕容英闻言之后点了点头,复又问道:“司马宣文用兵精湛,沉渊有谋,历侍四帝,北平辽东,西拒蜀汉...可谓功高德厚,然起子嗣却有逆反之心,妄兴废立,最后落得个族灭的下场...可怜司马宣文一世英名,真是可悲可叹啊...远不如诸葛氏祖孙三代为国尽忠...”

    一众人尖子听到这里,面面相觑,哪里还不明白皇帝意有所指?

    本朝也有一位南征北战,出将入相,功业比之司马懿亦不遑多让的重臣,已故太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