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漫卷黄沙望长安 第48章 快速发展的十三年

    第一卷 漫卷黄沙望长安 第48章 快速发展的十三年 (第2/3页)

    也是这一年秋天,陆简明悬赏一万贯用来奖励对与生活相关器械改造工匠。

    与此同时陆简明开始指定标准化生产工艺,严格把控生产坊零部件的尺寸精度。

    为此在确定了米尺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游标卡尺,精度能达到零点零二毫米,这为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还是这一年秋天,西夷僻守捉城正式升级为汉唐城,陆简明为镇守使。

    当然陆简明只是顶着镇守使的名头,具体管理事务他都交给了副镇守使。

    在这里陆简明也开办了第一所学校,汉语成了这里唯一的语言。

    设有医疗学,负责人是任强虎,教科书就是那本《赤脚医生》。

    还设有弹道学,专门研究火炮还有火铳的,负责人是郭盼。

    当然少不了特种作战学院,负责人是断了一臂的马超。

    除此之外还有农学,里面是一帮子老农民,在陆简明的建议下,他们整天热衷于各种植物之间的杂交,另外陆简明还给他们教了如何制作肥料。

    矿物学,一些术士带着学生不是爬过这座山就是钻进那条沟,然后背回来各种石头,然后统统敲碎丢到炉子里烧,要么煮,要么蒸……反正用各种法子折腾。

    化学学,这个也是一帮从安西,吐蕃甚至远到大唐绑来的术士为教师,每人负责一个研究方向,在陆简明指名一个方向后,就开始了研究,浓硫酸,硝酸,火碱等等。

    甚至还有人研究雷汞,以及制作镜子的硝酸银。

    陆简明给他们指出了方向,将所需的东西告诉了他们,原理也告诉了他们,只是各种原料反应需要的浓度,用量多少陆简明没有说明,这需要这是术士带着学生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做实验来确定了。

    陆简明并没有指望他们短时间内能出成绩,但是陆简明明确说了,只要每个负责人能够将各自的课题做出来,将会面临万贯的奖励,外加汉唐城带花园的院子一座。

    在陆简明的建议下,安西都护府各个县乡也建设了学校,只要达到学龄的孩子必须上学,学费安西都护府出。

    陆简明的付出很快有了收获,就在汉唐学院成立的第二年,香水,镜子问世了。

    于是汉唐工业城又多了一个琉璃坊,极度保密。

    安西都护府的主要产品除了白砂糖、香皂之外还多了镜子和香水。

    镜子和香水一时间成了有钱人家的特供产品,深受大食国甚至大唐达官显贵们的喜欢。

    同样第二年年末,汉唐工业城开始扭亏为盈,都护府在有钱的情况下开战了轰轰烈烈的造新城运动。

    在原有的龟兹城南边不到两里紧靠渭干河的地方开始建造周长二十四里的新城池,比龟兹旧城扩大了六倍,占地面积达到了长安的六分之一。

    龟兹新城建成之后,依托数万俘虏修建好的四通八达的道路,旧城将成为西域物资中转中心。

    陆简明将后世房地产那一套做法运用在了龟兹新城的建设中。

    所以到最后不仅没赔钱,反而会大赚一笔。

    由于工程浩大,再加上那些吐蕃俘虏早就被各个用人的地方定完了,所以龟兹新城的建设大量雇佣了当地百姓。

    为此衍生出了砖瓦行业,木料行业,装修行业,食材供应行业等等。

    一座新城将龟兹甚至安西都护府近八十万人口全部盘活。

    一时间安西都护府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现了。

    在大战胜利第三年,也就是元和六年。

    雷汞试验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只有安西都护府周围唯唯诺诺的各个部落心里最清楚。

    也就这一年末,大唐太子李宁东宫失火,太子不幸丧生。

    当然这只是假象,有人希望李宁死,但有人希望李宁活。

    陆简明自然不希望大唐落在唐穆宗那样的人手里。

    已经发展成庞大的谍报网络组织的速腾车行出手救了太子李宁。

    于是侥幸逃过一劫的太子李宁冒充速腾车行的伙计一路出了原州,经过丢失数十年的故土河西走廊之后到了安西都护府。

    陆简明对这位只有十九岁就经历生死的太子并没有特殊对待,陆简明把李宁丢到汉唐学院学习培训后,给了他一个偏远地方乡正的官职。

    陆简明告诉李宁,他的责任就是带着乡民发展经济,让当地守着天山南麓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元和八年,龟兹新城建成,与此同时焉耆镇、疏勒镇、庭州、西州等地万人以上的城池都开始大拆大建的工程。

    安西都护府一切都按照着陆简明规划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