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听懂掌声!【求月票!求打赏!】

    第三十六章 听懂掌声!【求月票!求打赏!】 (第1/3页)

    “叔父所言甚是!”

    “家师之才,经天纬地,军政谋略无一不精!”

    “干爹闲暇时常与我说,他得老师,就好比刘备得到了诸葛亮,就此有了兴复汉室的希望!”

    季式成功学守则第二条:在试图向他人灌输观点以前,要无条件的肯定对方的观点。

    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吗?

    反正没对季秋说过。

    可在场的人,又不可能立刻找朱元璋求证,只能听季秋在这忽悠。

    先前陈友定扼腕痛惜的模样,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季秋又横插一杠,以不会激怒陈友定的姿态,顺理成章的接过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

    尤其是在听到“兴复汉室”这几个字的时候,陈友定脸上的神情都是一阵恍惚。

    “汉”这个字,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影响和意义,都太过深远了。

    曾几何时,万国来朝,诸蛮拜服,仅凭汉人的这个身份,就能收获番邦小国心悦诚服的尊重与向往

    可现在...

    汉人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种枷锁,甚至是催命符。

    季秋以蜀汉作比,也是在暗暗点明朱元璋和方国珍,张士诚这种只想着偏安一隅,胸无大志的鼠辈不同。

    朱元璋的志向,是驱虏逐寇,再造汉人衣冠!

    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一眼陈友定等人,将他们凄然神伤的表情尽收眼底。

    季秋知道,他这句话,算是说到这群人元廷汉官的心坎里去了。

    不怪季秋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勾动了陈友定等人的心弦。

    实在是元廷不干人事,铺垫的好。

    在元朝,人有四等,汉人排第三,地位最低的,则是南方的汉人...

    这时候,汉人虽然过的艰难,但至少还能活得下去,有才之士若是祖坟着了,还能进入元廷中枢,治理国家。

    等到那个一手导演出元末乱世的男人——伯颜上台后,汉人就连后面的那个“人”字,都可以去掉了。

    在他一系列天才般的操作下,元朝的阶级压迫到了纵观古今中外,都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头牛,这就是一个蒙古人杀死汉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汉人若是杀死了蒙古人,等待他的不是灭族。

    而是血淋淋的屠城,周遭村落尽皆戮没!

    而汉人在官场上的上升通道,也被关闭,像福建这种官员几乎皆为汉人的情况,在伯颜掌权期间根本不可能发生。

    当然,伯颜自己也知道他这么干,除了会被扎小人,还有可能激起民变。

    于是乎,又一个鬼才般的政策诞生,并严格落实了下去。

    汉人禁止持有兵器。

    短短几年的功夫,这个政策就变成了汉人严禁持有铁质的农具。

    违者诛族。

    想当官,当不了。

    想种地养活自己,却发现家里连个农具都找不出来。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就在元朝民间激愤一浪高过一浪,即将反噬到元廷自身时。

    伯颜提交了一个在他看来,能够一劳永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