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逃兵

    第十九章 逃兵 (第1/3页)

    之后几日,陈玄烈就呆在军营中,足不出户,训练土团。

    陈奉先也声称伤病复发。

    朝廷效率极慢,泾州没有消息,长安也没消息,仿佛将原州遗忘了一般。

    一场大雪早早降下,临泾城银装素裹,仿佛披上了一件银白甲胄。

    陈玄烈的心思都扑在土团上,定军法、明赏罚、习器械,连自己的刀法也倾囊相授。

    闲暇时嘘寒问暖,拉近与他们的关系。

    这种练兵的机会不多,陈玄烈不想这辈子只是一个会冲锋陷阵的勇将,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猛将。

    一个会练兵的将领,价值远在猛将之上。

    大唐名将王忠嗣、李愬、李抱真皆以擅长练兵闻名天下。

    李抱真练出的昭义步军至今还名震天下,成为大唐在河北的柱石。

    指挥五十人跟指挥四五百人完全是两个概念,如何排兵布阵,如何配置兵种,如何凝聚军心,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你他娘的没吃饱还是骨头长歪了?矛是这么使的吗?”田师侃对着一名乡兵劈头盖脸的喝骂,但按照陈玄烈定下的规矩,不能动手。

    不过那名乡兵被骂了一顿了,腰板直了,腿脚也有力气了,刺出去的一矛沉稳有力。

    西北边地上讨生活的人,常年抵抗吐蕃、嗢末、回鹘劫掠,身体素质都不差。

    稍加训练,就卓有成效,欠缺也就是实战。

    毕竟实战才是检验战力的唯一标准。

    陈玄烈看着这些士卒,不禁有些心动,若能在西北边境扎根,以耕战起家,再劫掠河西、陇右的异族部落,也许要不了七八年,就能崛起,混個一州刺史,或者一方牙将。

    毕竟中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是尸山血海。

    或许李家叔侄也是这么考虑的。

    不过以陈玄烈现在的情况,难于登天。

    没钱供奉权贵,也没什么大靠山,全靠祖父和父亲打下的一点单薄家底,以及父老乡亲。

    连李可封叔侄这一关都过不去。

    一个小人物,终究只能被这乱世的狂风巨浪裹挟,身不由己,现在能做的,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寻找机会,抓住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