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高加索:车臣

    第一百六十四章 高加索:车臣 (第1/3页)

    “蜿蜒的高加索山脉,给了世界最奇特的风景,也锻炼了最有野性的民族!!”

    军事记者魏文军在随着波斯大军升入高加索之后,发表于陆军报。

    “这里的路实在太难走了,这帮车臣人也不知道修条路。”

    “真是晦气,跑来干这个差事!!”

    戴着灰色短帽,骑着驴子的特派员秦风,看着眼前一环扣一环的山路,鼻子不断的抽抽,看起来对“新鲜的空气”很不满意。

    此刻他是宁愿要城市里的烟雾,也不要大山里的宁静。

    “高加索就这样,我上次来的时候,其实走的是公路,但后来俄国人封路了,也只能走山道。”

    跟在身边,同样骑驴的陆军上校宇文洪泰虽然看似是劝告,但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整个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实际是不适合修路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唯一的那几条石土公路,自然就成了当地的命脉,可以说谁掌握了公路,谁就掌握了所有人。

    毕竟哪怕是那些高加索人,车臣人再适应环境,也不可能真的一辈子生活在山区里,也得和外界交流贸易,尤其是贸易,这个对于物资短缺,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缺少的高加索地区,简直就是衡量一個人,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部落的标准。

    尤其是那些从东罗马帝国手中,拿到少许特权的部落上层,这帮人嘴里说着“东罗马可恶”“都是他们的错”,但那只是骗普通部民的手段,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只是因为东罗马根本不愿意他们开放更多的权利和财富而生气

    尤其是在车臣人要起事的当口,这种“野人”一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的起仗,不被仗打就不错了。

    虽然汉国人有时候骂高加索人是“野人”,但其实从本质来说,他们确实是野人,但这两个字必须分开,就像“野”有不同的含义一样。

    ………

    走在进村的路上,杜卡耶夫突然对秦风两人提了一个尴尬的要求,最后还是秦风反应快,用一句“我们努力”来将这个话题结束。

    秦风看着对面那些留着大胡子,手上拿着“纳干步枪”的车臣兵,再看看那几辆所谓的军车他突然有一种“上面投资打水漂”的感觉。

    “这就是你说的车臣部落??”

    秦风进村后,仔细看了看这个叫巴穆特的村子,整个村子看起来和大多数高加索山区的房子没有什么区别,石块垒起来的房子,房顶上嘻嘻闹闹的小孩,戴着廉价纱巾的妇人。

    当地的人很多性格,其实和地理生存条件脱了了干系,比如车臣人喜欢养马,家家户户都有一到两杆老式火枪,以及一些村子里土作坊搞的铅弹,如果再加上他们喜欢留大胡子,喜欢穿皮质衣服,毛茸茸的,给人一种“山匪”的感觉。

    就比如前段时间被俄军夺回来,上一个礼拜才重新修复好油田,正常生产的巴库。

    “你们靠什么养活这些马??”

    “也没有多少,但最起码每家有一匹。”

    (迫击炮诞生于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就是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在战后,俄国人特意用俄语音译了迫击炮这个词,并没有为此单独弄了一个俄语。)

    “对了,你们可以再给我们一些那个叫巧克力的东西吗,那玩意很好吃,孩子们吃完了,总是和我要……”

    相反在波斯人占领当地后,他们之所以反抗,还是因为波斯人的“抽丁战略”。

    而且他们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有的吃,就分享,没的吃,就进山打猎,这就是车臣人的生存方式。

    “他们的军队在哪里??”

    ………

    “除了这些以外,他们的子弹目前可以日产四千四百发,最起码打一个微型战役,完全是可以的了。”

    按照波斯这种每户出一丁帮波斯打仗的搞法,总共才不到一百万的阿塞拜疆人,将拿出至少十万人替波斯人打仗,俄国人当年都没有这么狠!!

    “我刚刚去看了他们的火药作坊,他们最起码一天可以生产八百个手榴弹,简直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

    宇文洪泰一进门,就兴高采烈的看着躺在床上看书的秦风。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杜卡耶夫也不在意,毕竟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有代价”的一样,美味本身就是稀缺的。

    秦风略微点头,但眼神却在不断扫视着周围的情况。

    但其实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或者说被高加索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逼出来的。

    而他口中的工厂,其实就是当地的“兵工厂”,靠着通过波斯人走私的二手机器,以及当地山区自产的煤炭和资源,整个霍依特部落,其实已经摆脱了原来那种手工作坊的情况,正式进入到了“半工业”时代。

    宇文洪泰无所谓的摇了摇头,而在他们对面的那个大胡子首领则用流利的俄语对他们说:

    “我们还缺一些小炮,这种小炮对付那些进山的俄国佬最好不过了,不过如果我们想要拿下格罗兹尼,最好需要重型火炮。”

    毕竟如果可以选择居住在城市,居住在一个可以提供工业化生活的地方,他们又不傻,怎么可能还待在山区放牧,就算有一部分人想要继续过这种鼓噪到让人绝望的“牧羊人”生活,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