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故技重施的缅甸战略

    第二百零五章 故技重施的缅甸战略 (第1/3页)

    缅甸,一个中南半岛中,唯一和南亚接壤的地区。

    整个缅甸地区,目前正在被一个叫“贡榜”的王朝统治着,且已经统治了近百年的时间。

    整个缅甸说是王国,其实就是一個“半殖民地”,只不过在地图上显示的时候,看起来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罢了。

    但其实其内部早就被英国人掏空,按照英国人的计划,最迟不超过十年,这个所谓的贡榜王朝,就会走到生命的尽头。

    至于这么干,缅人是否会反抗,英国人没有丝毫的顾及,毕竟大英帝国干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已是轻车熟路,灭亡一个所谓的贡榜土国,对于英国来说,本身就只是愿意和不愿意的问题。

    而考虑到当地人口众多,且民族复杂,英国人也愿意等上一等。

    毕竟对于殖民经验丰富的大英帝国来说,控制缅甸,本身只是为了增加英属印度的控制面积,以及外围的屏障。

    至于缅甸是否真的值钱,英国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

    而英国人选择控制缅甸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经济殖民”。

    对于老牌殖民帝国来说,经济收益永远都要高于任何收益,这是他们殖民地原始动力,一个地方,就算再好,再大,拿不到钱,没有贸易市场,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值钱。

    英国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对很多小国家的殖民上,多数都是由“商品开道”,等到该地区的英国商品占有率达到了一定的比例后,就是大英帝国的军队上场了。

    只不过有时候,英国人也不愿意使用武力,因为使用武力,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是很大的成本,一旦陷入战争,就会被帝国的惯性,不断的向该地区投入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会“几何倍”增长。

    就像目前还在发生的“汉英战争”,本质上这场战争发生的理由,本身就很可笑,但却让两个国家一直打到了现在。

    就算目前英国已经失去了加拿大,失去了马来亚,失去了暹罗,但大英帝国依旧没有妥协的迹象,反而在最近几天,和法国人一同封锁了波斯湾,切断了当地的石油出口,希望以此让汉国就犯。

    (汉国在波斯湾的舰队,一部分被抽调到了非洲,一部分碍于印度舰队,只能勉强的维持当地的和平。)

    这就是帝国的惯性,哪怕知道自己已经打不下去了,但依旧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挽回已经注定的失败,因为对于帝国来说,接受失败比遭受失败,更让人痛苦。

    …………

    “这里是王宫,这里是当地最大的寺庙,根据我们的情报,贡榜王,这几天会在寺庙中礼佛,而我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控制回到王宫的他。”

    “等等,我有一个意见,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在他还在寺庙的时候控制,而是在他回到王宫再开启行动,这本身就不合理,用脑子想想都知道,寺庙的守卫,怎么可能有王宫多。”

    曼谷城内的一间地下室内,七八个多数戴着校官军衔的军官,正围在一起,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张图,那是贡榜王朝首都的首都,曼德勒!!

    “之所以是王宫,而不是寺庙,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该国的局势并不怎么稳定,如果我们选择在寺庙控制该国国王,那么我们就得承担有人造反,乃至另立新君的风险,到时候我们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就是想要在当地存活下来都是很困难的。”

    “而在王宫则不一样了,哪怕该国的局势再混乱,这个叫敏东的贡榜王再无能,但是不要忘了,他在当地是敢改革的,自古以来,凡是敢改革的人,手中必有倚仗。”

    “而我们就要最大程度保证敏东保留这份权利,而对于一个小国君主来说,什么地方,他的权利最大,最有保障,当然就是王宫,只有在王宫,他才可以通过编织的那套权利网,将权利下达,而在寺庙,他就算是再尊贵,也只是一个香客,一个香客,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的是一个拥有完整权利的贡榜王,而不是什么佛祖坐下的散财童子……”

    戴着上校军衔的孙东勋站在这张曼德勒城市图前,不断的用指挥棒在王宫和寺庙之间跳转,最后落在了王宫的位置上。

    “可是我们如何保证我们能够控制王宫,甚至我们连敏东本人住在哪里都是模糊的。”

    “我们的情报,在当地,并没有那么灵敏。”

    负责执行命令的中校魏途随后又说:“根据我们情报,王宫有至少五百名守卫,我们怎么保证,在突袭的时候,可以不惊动他们,毕竟一旦惊动,敏东就会往外跑,一旦敏东跑了,我们所有的计划,都会成为笑话,我们利箭,将会成为整个汉军的笑话。”

    “空军前几天刚刚在加拿大上演了一个完美的空降突袭战,而我们作为大汉第一支特种部队,别到时候还不如空军那帮菜鸟,那脸可就丢大了!!”

    魏途其实对于突袭曼德勒一直都不是很支持,要不是帝国需要用最快的速度逼迫英国人结束战争,他们根本不可能会用这种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