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土豆!土豆!

    第二十二章 土豆!土豆! (第1/3页)

    朱元璋日理万机,自然不知道后宫里这点小小的母女私语。

    事实上,身为一国之君,朱元璋更在意的是儿子们,尤其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朱标。

    至于女儿们……或许有多少数量,他都记得不那么真切了。

    最近老朱同志很忙,非常忙!

    首先是关于他那个藩王分封的制度,经过秦枫一再的提示之后,老朱人麻了,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施行,否则相当于他最重视的子孙后代,就是死在他这个老祖宗的手里。

    于是,一道圣旨,推翻之前所有的规定,除了微薄的一点藩王俸禄之外,以后藩王的子孙后代,管你生多少,跟朝廷没关系。

    一句话概括就是:你有本事生,就有本事养,朝廷不会替你养孩子。

    这下,刚刚还额手相庆,高呼父皇万岁的藩王们,可就集体炸了锅。

    夭寿啊!

    皇位轮不到咱们,那没什么,毕竟大哥朱标无论哪个方面都没得挑,说不出二话。

    但是拿不到皇位,拿点实惠不过分吧?

    究竟是哪个该杀千刀的,在父皇面前进了谗言,把好端端的藩王分封的福利,给弄没了?

    可是,意见归意见,老朱还活着呢,一瞪眼睛谁不腿肚子转筋?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甭管藩王怎么闹,翻不起太大的浪花来。

    搞定这件事,朱元璋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究淳化经验!

    秦枫和毛骧一起搞出来那套灌溉种植方案,实在是太好使了,用过的都说好!

    户部老尚书杨思义看过之后,眼珠子都弹出来了,经过不眠不休的一堆计算,最后得出粗糙的结论:若是此法推行全国,则大明未来的岁入粮食,有望直接翻番,甚至要高上三倍!

    粮食,不但是农民的命,更是国家的命啊!

    所以这件大事,朱元璋自然是亲自主抓落实,拉上了一大群朝廷重臣,又是研究又是细化,必须要敲定全部细节,然后再等着淳化县一年后的收成情况,确认完全无误,才将淳化模式发布到全国,进行效仿。

    这是国家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

    不舍昼夜地忙了好些时日,才终于把这些国之大事安排妥当。

    朱元璋长松了口气,整个人仿佛都苍老了好几岁。

    然而这稍稍闲下来,就不受控制地想起秦枫那天最后传来的几句心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