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五十大板,礼部尚书心态又崩了

    第七十章 五十大板,礼部尚书心态又崩了 (第1/3页)

    礼部尚书钱用壬,这份奏折虽然辞藻华丽,篇幅冗长,但主要的内容,就是建议大明朝应该在天下各府、州、县,设立学校,分别成为府学、州学、县学。

    在边境设置卫所的地方,也要建立学校,称为卫学。

    然后,这些学校教授的科目内容,主要有儒学、法礼、闻史……

    看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了。

    你这个建立学校的制度,从头到尾,全都是抄的?

    几乎是一点没有自己的东西啊。

    你可是礼部尚书,六部主官之一,不说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保国安邦之策,最起码也应该有点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不至于人云亦云吧!

    一看这奏折,朱元璋就知道,这个钱用壬一定是对淳化县的县学模式有所了解,然后才上的这份奏折。

    有了解没关系,毕竟那么大的一个淳化县就放在那里,不论是灌溉新法,或是马路厕所之类的经验,想要模仿尽可以去模仿学习。

    问题是总得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吧?

    现在这算什么?

    就连设置的科目,都跟秦枫的一模一样,就这么个搬运法,我用你搬?

    “钱用壬。”朱元璋抬起头来,目光落向这位大明朝的礼部尚书,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去过淳化?”

    啊!

    钱用壬一惊,随即醒悟到,这事情终究是瞒不住的,也不一定非要隐瞒。

    略一迟疑,钱用壬连忙说道:“微臣在日前偶然经过淳化县,见那里已经建立县学,便受了些启发……”

    “你把这个,叫启发?”朱元璋把手里的奏折随手扔在御书案上,不满道:“分明就是照搬照抄淳化县的县学模式,看不到半点个人的思想和智慧!就算淳化县的枫兰县学的确是制度完整,深得民心,但将其推广到天下,尤其是府学、州学,岂能都是同样的配置?适合淳化县的,一定适合整个大明么?你闭门鼓捣了这么多天,就弄出来个这?”

    啊!有点糟!

    钱用壬脸色发白,冷汗涔涔而落,暗想着这不对劲啊。

    明明他是跟吏部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