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二桶金

    第10章 第二桶金 (第2/3页)

  顿了顿笔锋,翟远又在右边写上收益:

    一间公屋可以摆放两个双层钢架床,差不多能容纳八个客人。

    每个客人收三块钱门票,收益二十四块。

    一部电影九十分钟,每天保守放十场,即是二百四十块。

    “还要考虑录像带的成本。”

    翟远想到这里,在成本一栏添了几笔:录像带每盒九十块。

    “成本和收益能成正比,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没这么简单,否则香江的录像厅早就遍地开花。”

    盯着作业本上的两排数字,翟远心中默默盘算。

    没错,他计划赚取的第二桶金,就是从开一间录像厅做起。

    青春一袋或许并不清楚。

    录像厅真正的发源地在内地,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疯涨的时代产物。

    相同年代下,海外只有一种叫二轮戏院的小型放映厅与之类似。

    直到千禧年过后,内地经济趋于稳定,录像厅又开始在越南、非洲等地区生长。

    翟远印象里,第一次进录像厅是在上一世九十年代的中期。

    那时候他还很小,被福利院的大孩子们蛊惑,带着院长给的十块钱新年红包,跟他们七拐八拐钻进一条小巷,进入一个阴暗潮湿的房间。

    当时录像厅放的电影大多是港片,陈家驹、黄飞鸿、小马哥、赵山河在银幕上交替出现。

    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你问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后来有一次翟远在录像厅沙发上睡着了,再醒来已经是夜晚。

    银幕上看不到白天的刀来枪往。

    只有一男一女,宛如乡下的水牛架在一起,女的发出杀猪般的嚎叫,男的像风箱般喘着粗气。

    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场地是一定要租的,最好有两到三间公屋,否则腿都伸不开。”

    “电视和录像机成本太高,而且万一损坏,血本无归,要想想怎么省这笔钱。”

    “申请牌照应该不难,挂上茶楼招牌,喝茶送电影票能规避些风险。”

    “还有电影版权……算了,这个不在考虑范围。”

    一部电影的授权费动辄几万十几万,就算翟远有钱也不打算掏。

    知不知道铁公鸡的含金量?

    翟总当年看网文都是download盗版TXT格式转到MP3上,要不然一千度近视怎么来的?

    “真不给放映许可就自己拍!扑你阿母,我亲自上阵做三级片男主角!”

    这么看来,最大的成本压力除开场地,就只剩下电视和录像机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