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好风光

    297 好风光 (第1/3页)

    过了秦岭—淮河线,就正式进入南方。

    水系渐多,船只代替马车,成为了交通工具的主力。昌顺号常去四川,他们派出一位熟门熟路的管事,前后打点。相熟的商户听说了主人的身份,二话不说,立即借出最好的客船。

    自古以来,商人便爱斗富,长江船来船往,无疑是最好的炫耀机会。

    是以,这艘船……过分高调。

    雕栏画栋,金漆玉坠,数间套房之外,还有专门宴饮的大厅。厨房就有两个,还有专门供马休息的马厩。

    甲板上有许多盆栽,牡丹翠竹,一切都同岸上毫无分别。

    但水上有其独一无二的风光。

    春天的南方,正是温暖美丽的时候,百花都开了,岸边的少女穿着轻薄的罗裙,杨柳舒展着翠绿的腰身。

    码头的摊贩挑着担子,停泊的绣船映出女子的倩影,琴声悦耳。

    近处的灌木丛众,百花盛放,姹紫嫣红。远处的青山迢迢,飞鸟没林,生出白色的仙雾。

    既见人,又赏景,与世界隔岸对望,似不在红尘。

    程丹若喜欢这样的隔阂感,平日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窗边远眺。

    比起三年前,从京城去往大同,这次的旅程虽然更漫长,也更辛劳,但内心少了煎熬感。

    她不再迫切地想做点什么,也不会时时刻刻绷紧心弦,状态反而更放松。

    每天吹吹风,喝喝茶,鼠疫的文章终于完稿。

    程丹若依旧加入了部分瘟疫的内容,前半篇是一个总论,主要讲明瘟疫的起源是某种“病虫”,也就是细菌或者病毒。

    所以,传播的途径就是接触到病虫的几个情况。

    人感染了瘟疫,呼出的“病气”,自口鼻入,就是呼吸道传播。

    水、食物、土壤、动物可能会有病虫藏身,所以,饮食和伤口都有可能致病。

    还有人排出的血污里有病虫,把消化道、血液和接触传播纳入其中。

    最后,她表示“病虫”是可以被看到的,但需要特殊的工具,因为它们非常小,要用比眼镜放大更多的镜片,才能捕捉到。

    假如有人想试试,可以取一些脓液,涂抹到琉璃平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见一种圆形的“病虫”。

    ——就是葡萄球菌了。

    她还画上了自己制作的显微镜,标明尺寸,欢迎别人尝试制作,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如此,她的理论就算完备了,逻辑通顺,再去写鼠疫,分析鼠疫传播的种类,如何防治,环环相扣,没有漏洞。

    谢玄英看完,认为就算别人不认可,也难以反驳。毕竟,通过鼠疫的实践,已经侧面验证了“病虫”的理论。

    要反驳,就必须想办法解释,为什么她能够通过清理秽物、隔离灭鼠,隔绝疫气传播。

    一言以蔽之,说服力很强。

    程丹若心满意足,誊抄了一遍,命人送往京城。

    署名依旧是程涂林。

    --

    船到了湖北荆州。

    这里河流交错,水网密布,地势也较为平坦,人们说,湖广熟,天下足,此时的两湖,是大夏产粮最多的省份。

    程丹若对荆州的第一印象,就是“刘备借荆州”。而他们到的那天,恰好是当地的庙会,关帝庙前热闹极了,人们敲锣打鼓,孩童骑着竹马,舞刀弄枪,喧嚣欢快。

    碧波粼粼,人声鼎沸,到处是背着背篓赶集的百姓。

    程丹若被吸引,正看得起劲,忽然看到人群中穿出一群民夫,肩抬轿子,轿子上装饰着彩帛,帘子后面隐约露出端坐的女子,旁边还有两个孩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